hpclm 发表于 2022-9-4 21:00:50

《货币王者》:现代货币理论,给赤字松绑

我们谈“印钞者”和货币政策,很多时候其实是在谈信用。问题在于,货币信用的边界在哪里?是不是真的可以无中生有?这是很多人思考的问题,也是这些年最流行的理论——现代货币理论(Modern Monetary Theory,简称MMT)关注的核心。
《货币王者》,徐瑾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版

现代货币理论的核心
那么,所谓的现代货币理论究竟是什么呢?一般认为,这一理论的集大成者是美国经济学家L.兰德尔·雷(L. Randall Wray)。他将货币(money)定义为一般的、具有代表性的记账工具,而通货(currency)则是表示各国发行的纸币、硬币及货币储备等。最关键的是,他尤其强调三部门均衡,即本国政府、本国私有部门以及国外部门的收支均衡。
通过对宏观经济进行会计学推演,雷理论的核心要点在于证明,政府绝不应该像家庭或企业那样看待金钱;所谓稳健的政府应该像家庭和企业那样来平衡预算的类比,在他看来,是错误的。他强调,政府是货币的发行者而非使用者,“如果政府像一般家庭一样试图去调整它们的预算,那么整个经济都将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现代货币理论体系的优点之一,在于整合出一套连贯的分析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这套理论无疑具有极强的颠覆性,一些常规政策所依据的理论基础,被其完全放弃。从现代货币理论出发,很多大家习以为常的规则将没有存在的意义。比如,在雷的框架中,税收很重要,但不是作为政府的开支而存在,而是作为货币的驱动而存在;税收不是为了应对政府支出,征税创收已经过时,征税是为了创造货币需求。至于美联储,创造货币已经不依赖印钞,直接轻松敲动几下键盘就可以。
很自然的推论是,政府为了满足充分就业目标,不应该顾及平衡预算。你可以看到,雷与自由派观点,尤其是奥地利学派的观点格格不入。奥地利学派一直主张自由货币观念,不少人仍旧信仰金本位制,而哈耶克等人则呼吁“货币的非国家化”。对比之下,现代货币理论的核心就是货币的国家化,这一理念不是雷的独创。从思想上,可以追溯到货币的名目主义,强调货币价值基于法定的理念,德国学者克纳普(Georg Friecirich Knapp)的《国家货币论》(The State Theory of Money)就是其中的典型。
如何评价现代货币理论?该理论的组成部分并不新鲜,雷也承认这点,无论货币定义还是货币内生的看法,都有历史传承。他自称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除了明斯基之外,还汲取了亚当·斯密、凯恩斯、马克思等人的思想。
货币与税收
现代货币理论的一大特点是将货币与税收集合来谈。进入正题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快问快答的游戏吧,做个判断题。简单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是对是错:
第一,就像一个家庭一样,政府必须为其开支提供资金;
第二,税收的作用是为政府开支提供资金;
第三,联邦政府从私营部门借钱来弥补预算赤字,从而避免“印钞”的通货膨胀效应;
第四,通过预算盈余,政府能帮助降低利率,因为更多资金可用于私营部门的投资项目;
第五,持续的预算赤字将使后代承受通货膨胀和高税收的负担;
第六,目前的预算盈余将有助于建立必要的资金,以应付未来几年人口老龄化将对卫生和个人护理服务提出的要求。
这六个问题,对于受过经济学训练的人,大概能答对其中多数问题;但出题目的人,也就是现代货币理论的创始人,美国经济学家兰德尔·雷,估计会一脸灿然地告诉大家,以上题目的答案全不对,你们真是大错特错。而他的分析框架,自然是基于现代货币理论。
这个理论可怕的地方,不在于兰德尔·雷堪称偏执的主张,而是他可能洞见局部的真相——那就是,某些政策执行者看似偏执的行为背后,存在的偏执理念。
在兰德尔·雷看来,预算平衡之类的政策目标根本不重要,只是一种政策合法性依据。打个比方,有点儿像大洪水一般的史前记录,时不时作为禁忌用来恐吓一下无用的官员以及无知的大众。
经济学虽然标榜价值中立,但却往往会因为观点分为不同流派。以对货币的态度而言,主张回到货币的非国家化甚至金本位制的,应该是“死硬”的奥地利学派,大概属于极端右派;雷之类,则是主张国家可以随意创造货币,大概属于激进的左派,二者可谓泾渭分明。作为思想而言,这样的博弈与对峙非常有趣,但是现实中的政策会怎么样?可能只能取法乎中,毕竟货币既然如此重要,不容极端冒险之举。
雷的理论,更重要的一点,算是直白地捅破了货币与税收之间的窗户纸。税收和货币之间,看似不相关实际上却紧密联系的关系,就这样被暴露出来了。谈货币,不能不谈税收。税收和货币的关系,看起来远,实则很近。在解析税收和货币之间的关系前,可以先看看税收是如何诞生的。这方面历史可以给予启发。
中国古人说,“税,租也”。联系经济学里面租金的概念,所谓税收,其本质就是执政者收取的保护费。我在回顾中国货币的《白银帝国》一书中,就指出金融财税相生相伴,财税被认为是普天之下财富的流通与再分配的源泉。甚至可以说,在大部分历史中,财税的变迁,才是真正的历史。
可以说,雷的看似前无古人的税收货币一体的理论设想,其实中国人在古代已经部分实践过。比如,中国古代诞生了最早的纸币交子,随后几个朝代都努力以纸币代替白银,来增加朝廷财力,但是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纸币的实验,可以说是失败的创新,这说明了什么?简单地印钞让民间丧失对货币价值的信任,只能是死路一条。到了法币时代,货币提供的教训更加深刻。中国纸币的试验可以视为权力与市场的博弈,金属货币在封建专制时代对于民众来说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而纸币试验只有在能保证遏制政府的贪婪之手的政治体系之中才可能成功。回到本源,金融本质是信用,金融的发展,也意味着信用的跨期间、跨个体的交易转让。
而社会信用反过来也决定了金融系统的能量与范围,最大程度让金钱加快流动速度正是金融体系的主要特征。与此同时,这种信用必须依赖国家力量与市场力量的共同护持。这种关系,本质上高度依赖对于个体权利的维护。从这个角度如何看雷的框架?在雷的框架中,他强调货币作为信用索取权的特性,认为不论货币采取何种形式,都是对支付的承诺,而最基本的货币交易都有其信用基础。其中的思想源泉,本书前面说了,既有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的货币理论,更关键的是还有克纳普的影响。
克纳普是出生于19世纪的德国经济学家,其在著作《国家货币论》中即主张国家和法律对于货币的决定意义。问题在于,如果征税不是为了支出,而是为了回收货币,甚至以此维持货币的合法性,那么谁来维持征税的合法性,而且国家介入经济的意义是什么?国家如何谨慎使用这一权力,将决定国家享有这一权力多久。
看到这里,你也明白,货币和税收之间,其实存在密切关系。现代货币理论,其实是捅破了货币和财政的窗户纸。但是,打破这一隔阂的结果是灾难还是祝福,让人无法下定论。
从边缘到主流
哲学家亚瑟·叔本华认为,一个新事物往往要经历三段式:
第一阶段,被嘲笑;
第二阶段,遭到强烈反对;
第三阶段,不言自明。
雷就认为,现代货币理论中许多内容已经进入第三阶段。确实,这一理论近年来非常“时髦”,从监管到市场,从国外到中国,都成为热门话题。
我认为,姑且不论对错,现代货币理论的兴起,对于主流经济学可以说是一次刺激,也丰富了当下的货币理论生态。主流经济学的困境在于,其理论困难难以在内部完全解决,但是来自外部的批判,却又很难进入内部圈子。难怪有人感叹,经济学的革新恐怕只有来自经济学之外。就这个意义而言,兰德尔·雷是幸运的,他不仅少年就师从名师明斯基,而且等到了明斯基的声名在金融危机之后得到认可,同时他也采取更多学术圈外的方式来传播思想,比如,他在同事斯蒂芬妮·凯尔顿(Stephanie Kelton) 运营的博客网站“新经济学动态”上发布部分内容,周一更新,周三晚上收集所有评论并回复。
通过博客、互动等互联网方式,尽管现代货币理论目前没能在主流学界引起巨大反响,在政策界以及普通读者之中却引发不少涟漪。
现代货币理论对于平衡预算,可以说是不屑一顾的态度。这种态度,多少有些令人惊讶。作为学术讨论,思想应该没有边界,但是如果理念变为现实,即使有小概率变为灾难的可能,也应该再三思考。更为关键的是,在金融危机之后,积极的财政政策得到更多关注。这一理论紧扣当下,变为现实的可能加大。
问题在于,可以想象得到,现代货币理论的野心不仅仅在于货币政策,更在于财政政策,甚至全盘重新定位经济政策。我曾经指出,国家债务是资本主义逻辑下的衍生金融品,对于国家能力非常重要,但没有约束的国家债务导致国家悲剧的案例比比皆是,从中国宋代纸币实验失败到金圆券的溃败中都能看到。
在2020年,关于现代货币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在中国经济学界也有广泛争议。整体而言,我认为现代货币理论,即使在央行独立性得到保证的制度下,都尚且被看作异端,如果放在央行没有独立的情况下,那么后果将非常可怕。以现代货币理论作为指导,在中国落地可能导致悲剧,故而必须谨慎。
将思想付诸实践的时候,是否应该预设一个边界?套用明斯基的老师兰(Lange)对于明斯基的告诫(明斯基后来又把这点观点给了雷)“思想可以开放激进,服装还是传统的好”,对应在政策领域,那就是“思想可以激进,行动还是渐进比较好”。
(作者徐瑾为青年经济学者,著有《白银帝国》《趋势》《中国经济怎么了》等书,本文摘自《货币王者》一书,澎湃新闻获授权转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货币王者》:现代货币理论,给赤字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