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回复: 0

关于海口江东新区重点打造世界一流零碳新城的若干思考 - 比特币今日价格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09:4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海南省委、省政府决定设立海口江东新区,作为建设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举措,海口江东新区将努力建设成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其战略定位为: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试验区的创新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体验区以及建设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的示范区。
海南省委、省政府要求海口江东新区将“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列为“四个打造”(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打造彰显中国文化海南特色的靓丽名片、打造城乡一体和谐共生的中国示范、打造全球领先的生态CBD)之首,对实现海口江东新区的战略定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因为这里提出的要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低碳”、“零碳”的要求,而是 “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这是非常高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无疑将向世界展示中国近零碳建设的“海南方案”,为全国其他地区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其意义十分重大。
一、 近零碳与零碳排放示范区的异同
2003年,英国首先提出了低碳发展概念,逐步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为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继而提升到“净零碳”或“近零碳”排放,“零碳”发展已经成为一些国家和地区、城市及社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或模式。
低碳通常指相对碳排放量的下降,即碳排放强度的下降,近零碳排放则是作为为低碳发展的“升级版”,指绝对碳排放总量接近于零,它与零碳排放存在一定区别。近零碳排放考虑了碳排放源汇平衡,允许采用碳中和、碳汇等抵消机制,只要总的“净排放”即碳源减去碳汇接近于零即可。而零碳发展要求的条件更高,它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终极目标,要杜绝使用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从源头上实现零碳排放,全部使用可再生能源、核电等零碳能源,不采用碳汇等抵消机制。
目前,国内外推动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或项目示范,主要根据能源资源禀赋、产业和能源结构等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减源”、“增汇”和“替代”的适宜路径,在各个领域内综合利用各种节能、降碳技术,以及增加森林碳汇、购买自愿减排量等碳中和机制来减少碳排放,总目标是在一定规划期实现规划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逐步趋近于零。
二、国外近零碳、零碳发展的概况
2006年,美国建筑师爱德华·玛斯瑞尔发起的一项环保倡议--《2030挑战》,其主要内容是呼吁建筑企业与政府行动起来,将未来新建建筑的化石燃料使用、温室气体排放、总体能耗降低到当地平均水平的70%。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百分比会逐年增高,目标是到2030年时全球所有新建建筑都全面采用低隐含碳材料,摈弃化石燃料并使用可再生能源,达成碳中和。这一构想被概括为“净零碳”理念[1]。
丹麦率先提出建设零碳国家的目标。丹麦无核能和水电资源,主要依靠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建设零碳国家。2009年3月,丹麦哥本哈根提出到2025年将建成世界首个零碳排放城市,并提出了分阶段的发展目标:2015 年二氧化碳排放在 2005年的基础上减少20%;2025年全市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到零。2010年,丹麦规划在南部松德堡地区(人口数为77,000,面积500平方公里)将不迟于2029年成为一个零碳的发展地区。2029年的目标是:以当地的可再生能源对地区内所需的热能和电能进行自给自足,并在一定程度上辅以离岸风能,使松德堡成为零碳地区。约55%的家庭住宅使用基于地热、生物质、沼气和太阳能的绿色集中供热。在农村地区,利用大型沼气场将农家肥转换为能源。通过垃圾焚烧、风力发电机及太阳能电池板为地区供应电能。农民种植的能源作物转换为沼气或生物乙醇,并应用于非电动交通运输工具[2]。
贝丁顿零碳示范区是 ZEDfactory 在英国规模最大的零能耗发展项目之一,社区采用包括生物能、风能和109千瓦的太阳能发电,实现了能源自给自足,该社区还通过巧妙设计并使用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太阳能装置、雨水收集设施等措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零碳排放社区[3]。
2008年初,阿联酋雄心勃勃投巨资在阿布扎比郊区开始新建一座“沙漠里的零碳城市”,起名为“玛斯达尔”(Masdar),预计2025年完工,建成后的城市将完全依靠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整座城市将实现零废物、零碳排放,预计将可以容纳5万名居住人口及4万名就业人口[4]。
2016年11月,美国能源部发起“更好的建筑:零能耗区域开发加速器”项目,改造位于宾州匹兹堡一处钢铁厂旧址(1平方公里)Almono,重新开发成为一处顶尖技术的近零碳综合用途的社区,实现近零碳排放[5]。
2017年联合国波恩气候大会期间,全球25个城市市长承诺,2050年之前将使各自城市碳排放量净值降为“零”。这些城市分布于各大洲,共覆盖1.5亿人口[6]。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摆脱对传统化石能源依赖, 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全球主要国家已将新能源列入国家能源优先发展战略,高比例新能源面临重大发展机遇,占领高比例新能源发展的国际制高点,已成为许多国家竞争的焦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已成为实现近零碳、零碳发展的国家、城市和社区的主要技术路径,通过在建筑、交通、工业等领域高比例应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消费,向“近零碳”、“零碳”目标迈进。
瑞典的能源使用主要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根据国际能源署(IEA)最新的统计资料,每年瑞典人均排放到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CO2)量为 4.25 吨,而欧盟每年的人均排放量为 6.91 吨,美国则达到 16.15 吨。瑞典 83% 的电力供应来自核电和水电。以热电联产(CHP)的方式运行的电厂为瑞典提供约10%的电量,而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生物燃料来发电的。另外,约有7%的电力来自风力发电,瑞典有 3000多座风力发电站。目前,可再生能源的比例已达52%[7]。
德国作为工业化大国,早在2008年首次提出“能源转型”战略,1991年首次为可再生能源引进上网电价系统,2002年德国政府决定:到21世纪20年代逐步淘汰核电,引入可再生能源法案(EEG)[8]。2010年,时任德国环境部长诺贝特·罗特根就宣布:“到2050年德国的能源消耗几乎可以全部来自可再生能源。”电力部门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已从1990年的3.1%增加到2017年的35%,一些城镇和地区已经实现100%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目标。阿尔蔡市201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发电,达尔德斯海姆小镇已实现100%可再生能源热力及电力供应。2018年的第一天,德国能源转型跨越了新的里程碑——可再生能源机组发电首次覆盖接近100%的用电需求[9]。
据非盈利性机构CDP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已经有100多个城市通过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实现70%的电力能源供应[10]。西班牙耶罗岛是全球首个100%应用可再生能源的岛屿;瑞典马尔默市、耶姆特兰省、丹麦提斯特德市实现可再生能源100%电力、90%热力的供应;丹麦洛兰岛和萨姆索岛的可再生能源能满足100%电力、70%热能的需求;冰岛的雷克雅未克全部利用地热取暖;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市是第一个向居民提供100%绿色电力的美国主要城市;密苏里州岩石港是第一个实现100%风力发电的美国城市;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12年1月实现了100%使用绿色电力[11]。英国利物浦市将利用区块链平台抵消城市所有产品和服务的碳影响,在2020年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净零碳排放城市[12]。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是全美第一个颁布净零能耗建筑标准的州,该州制定了建筑行业的碳减排目标:到2020年,所有新建住宅建筑必须达到净零能耗建筑标准;而到2030年,所有新建商业建筑也必须达到净零能耗建筑标准[13]。近期,加利福尼亚州又通过了SB100法案,将加州可再生能源项目组合标准提高至2025年的50%和2030年的60%。至2045年,加州将实现零碳电网。这是迄今为止美国最大、最重要的气候行动[14]。2018年5月,加州能源委员会(CEC)全票通过太阳能强制令,自2020年1月1日起,该州大多数新建住宅(包括独立式房屋、公寓和大楼)将强制安装屋顶太阳能电池板。
三、 国内近零碳、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进展概况
我国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多重压力下,实现低碳发展已成社会广泛共识,国家推进的三批各类低碳发展试点取得了重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2016年3月,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同年10月,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创新区域低碳发展试点示范。选择条件成熟的限制开发区域和禁止开发区域、生态功能区、工矿区、城镇等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到2020年建设50个示范项目”。此后,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得到越来越多的省市和城市(地区)的积极响应和大规模展开。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0 年,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率先建成“近零碳排放示范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力争达到40%以上。城市副中心整体区域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比重力争达到15%以上。
2015年,地处湖南“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地带、全国十强县之一的长沙县提出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县”的目标。通过编制《长沙县零碳发展规划(2015年—2035年)》,统筹规划,应用减源增汇、绿色能源替代、碳交易及生态碳汇补偿(规模化种植绿心速生草,实现草本植物碳转化封存)等方法,抵消碳源,使碳源与碳汇代数和等于零,实现创建“零碳县”的目标[15]。
河北省承德市先后被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国家新能源示范城市”,2015年10月,该市提出加快创建中国首个“零碳城市”,重点实施清洁电力、绿色交通、替煤供热、建筑节能和森林碳汇五大工程,力争到2020年,100%的电力消费来自可再生能源,基本形成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保障和供应体系[16]。
2016年, 安徽金寨县获批全国首个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县,积极推进县域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其主要任务:一是积极推动县域能源生产方式革命。到2020年,建成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570万千瓦,其中光伏发电320万千瓦,风电80万千瓦,水电160万千瓦(含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生物质发电10万千瓦。二是积极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消费体系。到2025年,实现城区范围无燃煤(油)区域、100%的家庭用能清洁化、可再生能源占城乡居民生活用能比重达到90%。三是开展精准扶贫和适应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体系和发展机制创新。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能源示范县,能源清洁化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到2025年能源清洁化水平达到国际一流,全县能源消费基本实现由可再生能源提供[17]。
2016年,江苏扬中市提出打造“绿色能源岛”的目标,并编制完成了《扬中市绿色能源岛(太阳岛)实施方案(2015-2020)》,重点规划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风电、新能源微电网、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项目,打造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建设“近零碳”示范区。同年11月,扬中市正式获批创建国家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示范市,主要目标包括:争创全国100%可再生能源示范岛,到2020年,主岛实现无煤化,可再生能源占比达33%,到2030年,整岛实现无煤化,绿色可再生能源占比达100%,全岛近零碳排放;打造可再生能源电力就近消纳试点城市,到2017年初步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优先发电权,到2025年,实现可再生能源项目大规模应用和就近消纳;以创新应用壮大产业规模,到2020年,全市工程电气与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千亿元[18]。
2017年1月,广东省发改委发布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优先在城镇、建筑、交通、城市和农村社区、园区、企业等六个领域进行试点,并选取条件成熟的优化开发区、生态功能区等区域探索开展。
2018年初,长兴县画溪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入列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是浙江全省唯一获得试点的园区。力争到2020年,长兴画溪新能源近零碳排放园区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碳排放低于0.2吨二氧化碳/万元,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碳排放量低于0.15吨二氧化碳/万元,努力将园区建成为转型升级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低碳经济的试验区和高新产业的核心区。
2018年年初,宁波市梅山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创建工作正式启动,宁波梅山国际物流产业集聚区总规划面积333平方公里,以打造国际近零碳排放示范区为契机,在建筑、交通、能源、工业等多领域,综合利用各种低碳技术方法和手段,实施碳中和、增加森林碳汇等机制,建立碳排放监测管理体系,最大限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区域碳排放趋近于零,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近零碳排放示范区[19]。
2018年,云南玉溪市启动了抚仙湖近零碳试点示范区建设,将在摸清抚仙湖流域的能耗水平、碳排放总量及碳排放来源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抚仙湖流域近零碳试点示范区的建设指标体系和目标,提出抚仙湖近零碳排放的具体时间表和路径图,从能源、产业、建筑、交通等方面提出具体的降碳措施,实现抚仙湖流域内碳排放总量零增长,特别是抚仙湖一级保护区内、抚仙湖流域的景区内实现近零碳排放的愿景[20]。
河北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是首个由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的国家级可再生能源示范区。示范区的近期规划为2015~2020年,远期规划为2021~2030年,目标是将示范区建设成为可再生能源电力市场化改革试验区、可再生能源国际先进技术应用引领产业发展先导区、绿色转型发展示范区、京津冀协同发展可再生能源创新区,为我国可再生能源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张家口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要全面推进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储存、输送和应用,力争到2021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200万千瓦,占全部电力装机的比重达到78.6%。可再生能源消费量占终端能源消费总量达32%以上[21]。
2018年经国务院批复的《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提出,为构建“零碳智慧”能源示范区,未来几年,新区将对内挖掘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潜力,对外加强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供应,最终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的供电方式,以保障新区的多能互补和清洁能源全额消纳。
2017年11月,河北保定启动太行凤凰谷·中国零碳小镇建设,总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规划人口20万,汇集绿色能源、电子信息、军民融合、田园综合体等产业,建成后可以有效服务雄安新区建设,更将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智慧新城示范区[22]。
四、推进海口江东新区零碳新城建设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一)江东新区零碳新城建设要深入贯彻能源革命的战略思想。2014年6月13日, 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的讲话总揽全球能源发展格局,创造性地提出了“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能源发展国策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把能源工作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位置,他再次强调:“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
2015年4月,我国发布了由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等单位编制的《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成果,提出了全面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重大变革,到2050年基本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在终端能源消费和能源转换环节中大幅削减化石能源消费,使高碳化石能源比例降到最低,化石能源总消费量不超过10亿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使得清洁低碳能源比重显著上升并占据主导地位,到2050年形成可再生能源为主的能源体系,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比例达到60%以上,占总发电量的比例达到85%以上。实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是构建现代经济体系的现实路径[23]。
江东新区要“重点打造世界一流的零碳新城”,实现“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型”总体部署要求,能源体系建设应优先能源转型,实现电源结构低碳化和清洁化,在海南省率先达到高比例100%的应用可再生能源和碳排放达峰,为全面推动中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重大变革,基本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供一个可资借鉴和复制的示范案例。建议尽快组织编制海口江东新区零碳新城能源规划,设立“禁煤区”,科学提出实现零碳能源的具体目标。
(二)打造江东新区零碳能源格局,以能源多样化满足未来零碳新城快速发展的能源需求。
江东新区区划范围位于海口市东海岸区域(美兰区演丰镇全镇,灵山镇几乎全部和三江镇北部),毗邻琼州海峡,总面积约298平方公里,区内包括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临空产业园片区、桂林洋国家热带农业公园片区、桂林洋高校片区及沿江生活片区等。区内目前人口规模约为25万左右(包括桂林洋经济开发区人口9.6万人、灵山镇常住人口11万,演丰镇人口2万左右、三江镇人口1万多),按照“七年基本成形”的总体部署,预计到2025年人口规模要达到75万到100万人。
2016年,海口市全社会用电量67.83亿千瓦时(《海口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方案》)人均用电3020.04千瓦时。假定到2025年依然维持这个人均用电水平,则江东新区按75万到100万人口计算的全社会电力消费总量为22.65亿千瓦时到30.2亿千瓦时(未包括交通、热力行业能源需求)。
有关研究认为,到2020年,我国电力需求将达到7.3万亿千瓦时左右,人均电力消费量将达到5500千瓦时;2030年电力需求将达到10万亿千瓦时,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占比45%左右,人均电力消费量将达到7100千瓦时[24]。届时,江东新区人均电力消费量水平远低于全国人均水平。
鉴于目前江东新区区划范围尚无大的电源点,未来其电力需求要实行绿色供电,形成以接受区外清洁电力为主、区内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为辅、多能互补的供电方式。其主要措施有:
1、大力发展光伏发电。
海口江东新区具有发展光伏发电的资源条件。据《海南省太阳能资源调查分析研究报告》的数据,海口地区多年平均年总辐射量为1449.83kWh/m2。多年平均年日照时数海口达到2000小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QX/T89-2008《 太阳能资源评估方法》,海口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为资源很丰富,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江东新区光伏发电应用,可以考虑实行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在区内大力发展分布式光伏应用,包括光伏一体化建筑、光伏屋顶发电、农业光伏、光伏与电动汽车充电桩结合的光电停车棚等光伏+项目。目前在江东新区范围内,仅有桂林洋农业公园梦工厂3.4兆瓦分布式农业光伏项目和海口桂林洋电商总部基地(一期)1.5兆瓦屋顶光伏发电项目。今后,江东新区辖区内建设的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必须强制安装光伏发电装置或太阳能热水系统。既有大型公共建筑如学校、医院、政府机构、机场和大型物流企业、酒店要根据具体建筑结构,改造、加装光伏发电装置。辖区内城镇居民建筑适宜安装户用型屋顶光伏发电装置的要鼓励安装。要运用市场机制积极推进光伏发电尽早平价上网。
二是利用周边地区建设的大型光伏地面电站所发清洁电力直供江东新区。2016年海南省发改委已批复备案的信义光伏产业(安徽)控股有限公司、信义光能(海口)有限公司两个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位于琼山区三门坡镇和甲子镇辖区龙湾复垦项目内,建设装机规模为300兆瓦,预计可年发电3.2亿千瓦时。项目正在建设中,预计今年底前并网发电,实施地距江东新区只有二十多公里,向江东新区电网送电具有可行性。
2、积极推进风力发电。
风能资源开发是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高比例开发可再生能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之一。2017年底全球累计风电装机容量达到5.3912亿千瓦,比2016年增长11%(世界风能协会)。2017年底,丹麦风电装机达到530万千瓦,全年发电量14.7太瓦时,占全国发电总量的43.6%,丹麦的下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风电占电力总产量的50%,实现陆、海风电“并驾齐驱”。2017年,德国风电装机总装机量5613.2万千瓦,其中海上风电达到了530万千瓦。同年,中国风电装机位居全球第一,装机容量1.966亿千瓦,市场份额达37%。海南省风电装机目前仅为37万千瓦,我省在风能开发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琼北风电开发具有良好的风能资源条件。据中国气象局新技术推广项目《海南近海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数据表明,海南岛风速的空间分布呈沿海四周向内陆递减状,海南岛近海风能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为西南部和东北部海域风资源较丰富,其他地区近海风能资源次之;海南岛西部和东部海域的年平均风速超过8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350瓦/平方米。海南近岸风能空间分布特点与风速的空间分布特点基本一致,其中西南部沿海地区的东方感城风能最大,其次为东北部沿海地区文昌月亮湾。文昌月亮湾和木兰头等风资源为2级,均具有风电开发利用价值。海口江东新区毗邻文昌木兰头,有20公里海岸线,据华能海南公司的相关测风数据和初步可研报告显示,文昌海域90米高度平均风速为7.78米/秒,年平均风功率密度超过670瓦/平方米,具有一定近海风能开发的潜力。
江东新区风能开发可以考虑采用引进周边集中式风电和当地分散式风电开发结合的两条技术路线。一是启动文昌海域近海风电建设。2014年国家能源局国能新能[2014]425号文件“国家能源局关于海南省海上风电规划的复函”批复的文昌海域近海风电项目装机规模为80万千瓦,应在“十三五”期间尽快启动建设,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就近向海口江东新区提供清洁电力20亿千瓦时 。二是适当发展分散式风电项目。2018年4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建设暂行管理办法》,从规划指导、项目建设和管理、电网接入、运行管理、金融和投资开发模式创新等五个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分散式风电开发的政策与机制,为加快我国分散式风电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海口江东新区可以利用低速风能资源规划布局建设若干分散式风电项目,实现就地开发,就近利用,分散接入,就地消纳。学习借鉴德国、丹麦经验,吸收社会资本投资分散式风电建设。
3、科学探索深层地热发电示范。
地热资源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清洁能源,而地热资源中的干热岩又是以发电为主可高效综合利用的高品质可再生地热资源。深层干热岩地热能(其开发工程技术称为增强型地热系统 EGS)具有能量大、利用率高、安全性好、可梯级开发、无污染、无需回灌、热能稳定持续、发电可控性强和换热介质自循环(运行成本低)等特点,是目前国内外地热领域争相抢占的技术制高点。河北雄安新区及周边地热资源资源丰富、分布广、潜力大,其地热平均利用率是73%左右,远高于太阳能20%、风能约30%的利用效率,是未来雄安新区能源的主要来源之一,现已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用于发电和供暖。
2010年《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低碳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科学开展地下深层干热岩利用和深层地热发电研究。”近年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李德威教授团队以地球系统动力学和地热地质学创新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全新的干热岩地热能发电及综合开发思路和方法。他们认为,海南省北部深层地热地质条件好,处于北部湾盆地和南海盆地晚新生代地幔热隆伸展及其壳幔非均匀分层流变的关键构造部位-琼州海峡活动裂谷构造环境,琼州裂谷南侧的琼北具有良好的控热构造条件,拥有优质的干热岩地热能资源,根据这一理论,基本掌握了琼北干热岩的分布规律。今年3月,按照李德威教授的创新理论,在老城开发区福山油田垂深4376米钻获了185℃优质干热岩地热,为今后在琼北规模化开发和利用干热岩地热奠定了基础。江东新区区划就包括在李德威教授所圈定的1800平方千米内干热岩地热能的勘探、开发范围内。鉴于此,琼北干热岩地热能的开发将为海口江东新城“零碳”清洁能源利用,提供了可能[25]。
近期,建议海口市政府应支持由海南天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与恒泰艾普(海南)清洁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琼北兆瓦级深层干热岩地热发电和综合利用项目示范。在成功示范基础上,逐步扩大装机规模,争取到2025年达到20~~30兆瓦发电装机规模。未来干热岩地热有可能成为江东新区主力能源之一。
4、构建智能微网、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电网体系。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央12号文件)要求:海南自贸区(港)要“减少煤炭等化石能源消耗,加快构建安全、绿色、集约、高效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推进电网主网架结构建设和城乡电网智能化升级改造,开展智能电网、微电网、储能等示范项目建设。”
在江东新区发展高比例低碳电力,由于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所具有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随着其装机容量快速发展,要实现低碳电力的完全消纳,对电网而言电网潮流、电力平衡、电网运行方式、调峰调频容量的协调等都需要做出相应调整,这都给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影响。要优化电站布局,强化电网网架,切实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优化灵活的电力系统调度运行,建立智能化电网。
近十几年来,海南已经历了“达维”、“海燕”、“威马逊”等多
次超强台风侵袭,使电力系统屡遭重创,导致全岛或局部区域大面积停电。因此,建立储能、微电网对保障海岛能源安全、构建坚强智慧能源系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025年前,要结合光伏、风电、水电、生物质能源和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分布式能源电力系统,在江东新区规划建设一批储能、微电网和智慧能源示范项目,形成信息物理相融合的坚强智能电力系统,以确保在海南本岛局部或全局因强台风、超强台风侵袭出现大面积停电时,海口江东新区依然能够保证电力供应不中断,实现安全、可靠供电。为海南自贸区(港)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提供一个范例。
(三)强制推行绿色建筑标准,构建起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净零碳建筑环境。
建筑是碳排放的主要领域,建筑行业的能耗在全球总量中的占比约30%。2015年,中国建筑能源消费总量为8.57亿吨标准煤,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20%,海南省2015年城镇建筑能耗总量为326万吨标准煤[26]。
1、坚持实施建筑领域“双控制”目标。江东新区作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必须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新区城乡规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要实施建筑领域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强度控制的“双控制”,提高绿色发展水平,推动建筑能效提升。首先要严格控制建筑规模总量,才能有效控制建筑总能耗。
2、强制推广绿色建筑标准。在江东新区要率先强制实行海南省绿色建筑标准体系,要强化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建造与绿色方式相适应的建筑。推动政府投资新建的机关、学校、医院、博物馆、科技馆、体育馆等建筑以及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机场、车站、宾馆、饭店、商场、写字楼等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对区内既有建筑要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分期实施改造,切实提高建筑能耗水平。
3、在示范推广应用“净零碳建筑”取得突破。所谓“净零碳建筑”,按照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World GBC)的界定“即所有运行用能均来自可再生能源非常高效的建筑,无论是现场的还是远程的,从而达到年运行过程的净零碳排放。”该委员会还提出了两步走的目标:自2030年起,所有新建建筑必须是净零碳运行;到2050年,所有建筑必须是净零碳运行。2018年9 月 5 日,包括巴黎、纽约、伦敦、东京在内的全球 19 座超大城市在伦敦签署了一份《净零碳建筑宣言》,承诺到 2030 年,自己城市中所有新建筑将实现净零碳排放,到 2050 年,所有建筑实现净零碳排放[27]。江东新区已经面向国际进行概念性规划和起步区规划招标,要引进借鉴国内外先进规划成果,按照住建部制定的《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技术导则》等建筑标准体系,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在示范和推广 “净零碳建筑”方面取得突破,率先构建起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净零碳建筑环境。
4、倡导健康建筑理念,高标准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措施。要严控玻璃幕墙建筑,严控所谓“节能”、“高技术”的全密闭、不可开窗、采用中央空调的建筑形式,大力提倡可开窗、可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的建筑形式,采用带高效热(冷)回收装置的新风系统,可再生能源的辅助供热制冷,尽可能发展各类可以被动式调节室内环境的技术手段,营造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降低建筑对主动式建筑环境和能源设备的依赖,以降低建筑能耗。提倡采用屋顶与垂直绿化相结合以及高低错落的复层绿化形式。提倡采用各种合理的建筑遮阳技术。积极稳妥推广装配式、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方式。推广使用高效节能门窗、低辐射镀膜玻璃、节能环保漆等绿色建材产品和高能效建筑用电器和机电系统。推广下凹式绿地和雨水回收,建设海绵城区,实现建筑节能、节地、节水。
(四)构建低碳、可持续发展交通体系。
江东新区要建设成为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集中展示区,打造“全球领先的生态CBD”,使得海口市城市空间结构布局东移20公里左右,新区要大幅度吸引相关的总部经济办事机构、企业、商贸机构、研发机构的进驻,势必带来人流、物流由海口核心市区向江东新区的快速集聚和流动,加大城市机动化交通需求。
江东新区要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与城市职能调整、空间结构调整紧密结合起来,优化交通模式与土地使用的关系,科学配置交通资源,统筹各交通子系统协调发展,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
1、必须切实落实公交优先的战略,建立公交优先网络系统。“十二五”以来,国内省会城市和主要城市加快建设“公交都市”,取得积极成果,到2017年,城市出行公交分担率多数已达50%--60%,海口市“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规划主要目标中公交出行率仅为30%,这与许多同类型城市已经达到的水平还有相当差距。如果江东新区解决城市机动化出行方式,还是建立在过去主要依靠个体机动化交通工具为主体的架构上,则西海岸滨江大道每天上下班高峰期和节假日出行高峰时段出现交通拥堵的境况还将在江东新区复制,势必加大交通高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物排放,增强江东新区减排压力。这种状况与江东新区“四个打造”的初衷是相悖的。
江东新区的城市交通建设必须走创新之路,切实落实“公交优先”战略,充分利用现有道路资源对交通网络进行优化扩充,综合布局各类城市交通设施,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顺畅换乘和无缝衔接,打造便捷、安全、绿色、智能交通体系。
2、尽快构建海口市区至江东新区低碳(BTR)快速交通专线和轨道交通。为适应生态展示区、中央CBD商务区和国际旅游消费中心体验区的快速机动化需求,近期应尽快建设海口市区至江东新区(BTR)快速公交专线,远期应考虑建设海口核心市区至江东新区轨道交通,并同时考虑在合适节点建设快速交通换乘枢纽站。
建议立项研究江东新区滨海至海口市区海上交通通道课题;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已建成多年、但利用率低的海口高铁东站至海口火车站段与江东新区轨道交通驳接,提高运输效率的问题。
3、重视零碳交通在江东交通体系中的作用。“零碳交通”是指交通过程中不产生碳排放的交通方式,包括自行车和步行等非机动交通。江东新区交通规划中应包括零碳交通的内容,在道路资源分配中,要学习荷兰的经验和做法,按照零碳交通优先的原则,规划和设置自行车慢行交通专用道路和步行道路网络。给共享单车以停车位,规范共享单车的停车管理。
4、率先在江东新区落实我省即将出台的新能源汽车规划及政策措施。研究从一定期限开始,禁止非新能源汽车进入江东新区,把江东新区作为新能源汽车应用先行展示区。
(五)创建湿地碳汇机制,推进碳汇体系建设。
《国际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水库、稻田等”。湿地植物是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六米的水域中的植物。
湿地生态系统是地球上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湿地、海洋)之一。由于湿地具有颗粒物沉降、污染物降解、营养物转化等滤过功能,因而被称为“地球之肾”,成为“碳汇”,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湿地生态系统的固碳功能已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对天然湿地的开发、利用和破坏,导致湿地退化、面积锐减,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的环境条件及碳循环过程和机理,使湿地中储藏的有机碳大量降解,造成湿地向大气释放温室气体,变成“碳源”。
宋洪涛的《湿地固碳功能与潜力》指出,不同类型的湿地固碳潜力不同,泥炭湿地的碳积累速率大约为20-50g/(m2·a),沿海湿地的碳积累速率为(210±20)g/(m2·a);红树林湿地能够将湿地生态系统中约60%的碳固定下来,固碳速率为99.6-280.8g/(m2·a);湖泊湿地的固碳速率为3.48-123.3g/(m2·a);水库生态系统的固碳速率为400g/(m2·a)。吕铭志等所作《中国典型湿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比较》(第11卷 第1期《湿地科学》)一文,对三江平原湿地、若尔盖湿地和广州红树林湿地进行了研究分析,指出在广州红树林湿地中土壤有机碳储量为 161.868 t/hm2。比较三个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发现,广州红树林湿地的土壤有机碳储量最高。
海口江东新区其中的东部生态功能区约106平方公里,包含33平方公里的国际重要湿地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东寨港红树林生长着全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齐全(36种)、保存最完整的海滨红树林湿地,在中国的海岛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的地位。2014年3月28日,海口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将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总体保护和控制的范围由5万多亩增加至12万多亩。海口市恢复和保护这片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湿地,对于修复江东新城生态环境,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展示区和国际湿地城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成立江东新区湿地降碳研究中心,组织国内外相关专家队伍研究东寨港红树林湿地降碳课题,研究红树林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模式,着手开发“红树林湿地恢复碳汇项目方法学”。通过实现对红树林湿地固碳能力的科学计量与监测,将生态湿地融入城市空间,完善海南碳汇体系,让湿地碳汇得以进入未来海南国际碳汇市场进行交易提供技术支撑,通过市场化的竞争,为江东零碳新城实现减源与增汇。
(六)制定零碳排放示范区评价标准与建设指南,强化可操作性。
目前,零碳排放示范区在国内各地大都还处于概念设计或规划建设的初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清晰的发展思路和路线图的评价标准。有些地方在认识上还存在某些误区,仅把“近零碳”、“零碳”当作一个热炒的概念。如何平衡考虑控制碳排放与发展性需求问题,成为开展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建设需要重视解决的重要问题。就江东新区来说,实现零碳新城目标到底是什么、路径是什么尚不清晰,认识还有待统一。
省委、省政府对江东新区的战略定位和总体要求,是对国家和国际社会的承诺,时间紧任务重,为切实落实好责任担当,建议省市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江东零碳新城规划评价标准和建设指南等规范性文件,统筹安排规划实施时序。根据相关阶段建设目标要求,制定各类规划实施方案和行动计划,适时启动重大项目建设,强化可操作性,以确保江东新区零碳新城建设顺利进行。
要制定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智能微网储能和分布式能源电网体系、低碳交通体系、低碳及零碳建筑、湿地碳汇等产业发展规划和分阶段具体任务,组织动员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具体落实开发项目。
要组织动员社会的广泛参与,在美兰国际机场、大学城等继续推进一批高水平的低碳社区、零碳社区、零碳家庭示范。
(七)切实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
江东新区建设有着极大的后发优势,可以应用最先进的理念和适用技术,统筹各方资源,打破机制体制束缚,并以长远眼光给未来发展预留空间。要按照“两年出形象、三年出功能、七年基本成型”的时间表,全力加快推进规划建设,必须解放思想,大胆先行先试,创新体制机制,强化政策保障。
1、研究出台系列激励政策。要在省级层面强化对江东零碳新城工程建设的政策支持,适时出台支持江东新区发展各领域的支持政策,明确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奖励标准和具体的土地、财政、税收和金融激励措施,创新体制机制,统筹协调财税、金融、土地、规划、科技、产业、环保等相关部门,探索形成支持示范工程建设的政策合力。
仅就光伏产业来看,几年来,国家实行的是规模指标调控管理,今年“5.31光伏新政”出台后,光伏建设规模指标收紧,全年仅下达1000万千瓦分布式指标。江东新区零碳新城规模化发展光伏,需要规模指标的支持,我省有关部门应主动与国家主管部门沟通协调,争取国家的政策支持,破解瓶颈制约问题。建议海口市应学习借鉴三亚市的做法,出台地方支持江东新区分布式光伏发展的政策措施。建议我省应尽快研究取消对风电建设的限制政策,支持开发利用近海风电、分散式风电建设,为江东新区提供零碳风电能源。
2、大力建设技术支撑平台。整合省内外优秀人才、技术和资源,构建江东新区零碳发展各领域技术支撑平台建设,按照国际一流水平健全相关技术标准体系,实施相关的技术认证管理,广泛开展技术交流合作。
3、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必须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零碳新城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各产业规划经批准后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违规变更,严格产业准入管制,坚决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
参考文献:
[1] “专访΄净零碳΄提出者爱德华·玛斯瑞拉:绿色建筑诠释中国全球领导力” 建筑时报 2017-10-29
[2] “零碳路线图 松德堡地区零碳目标总体规划” 2010年欧洲可持续能源奖得主 Project Zero(零碳项目)
[3]“贝丁顿零能耗发展项目”官方网站:
[4] “环保!看看未来的零碳生态城是什么样的” 经济观察报 作者:林蔚然 2009-08-12
[5] “美国净零碳城市开发案例分享”美国落基山研究所
[6]
[7]《瑞典概况--瑞典的能源使用》
[8] “雅各布斯·大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并网——德国经验”
[9]中国发展网 2018-04-17
[10] “CDP: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已实现可再生能源供电”前瞻网 2018-02-28
[11] “国外零碳城市探索与反思”2018-02-25
[12] “利物浦要用区块链技术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净零碳排放城市” 链向币比特 2018-07-19
[13] “净零能耗建筑为何能在美国加州蓬勃发展?” 中国建设报 2017-09-20
[14]PV-TECH 作者:John ParnellSelina Shi 2018-09-13
[15]“湖南长沙县的新追求——创建零碳县” 光明日报 2015-4-3
[16]承德市正加快创建全国首个“零碳城市”河北日报2015-10-21
[17]安徽省能源局2016-1-19
[18]扬中全力打造“近零碳”示范区 中国江苏网2016-03-18
[19] “梅山打造全域近零碳排放示范区”北仑新区时刊2018-05-07
[20] “抚仙湖近零碳试点示范项目启动” 玉溪日报2018-06-14
[21]“张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区推进顺利2022年零碳奥运值得期待” 中国电力报2018-04-02
[22]保定晚报2017-11-23
[23]《中国2050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展情景暨路径研究》成果发布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2015-04-20
[24]“未来15年中国电力消费总量将按中速增长” 来源:亮报
[25]恒泰艾普(海南)清洁资源发展有限公司:《关于海南高品质地热资源矿权申请报告及开发利用的战略考虑》
[26] “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
[27]“20余座大城市承诺推广净零碳建筑 ”
(作者:范益民 海南省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2018年中秋节)
币安官方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3 03:12 , Processed in 0.111535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