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81|回复: 0

征信:现代金融体系的基石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8
发表于 2022-9-11 10: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以健康有序的信用体系作保障,因此,近年来社会各界关于建立和完善征信系统的呼声不断增高,加快征信系统和相关法规的建设已成为金融行业乃至我国经济各领域健康发展的关键之一。为向公众广泛的宣传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参加2006年中国国际金融(银行)技术暨设备展览会(简称 2006年金融展 ),征信作为重要内容之一。此举将成为2006年金融展上的一个亮点。

2006年8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副局长万存知博士在接受本刊记者的采访时,介绍了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的历史、现状及所取得的成绩,并就记者关注的征信立法建设、对外资金融机构的征信管理等热点问题进行了分析。
历史与现状

所谓征信,就是通过专业化第三方机构依法调查、采集、保存、整理和提供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并对其资信状况进行评价,以此满足从事信用活动的机构在信用交易中对信用信息的需要的活动。征信有利于解决市场交易信息不对称和逆向选择的问题,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环境。

人民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人民银行在深圳市采用纸制的贷款证,企业在向商业银行申请贷款时要提交贷款证。鉴于各方反映很好,1996年,人民银行开始筹划在全国范围把企业的贷款信息集中起来,建立一个电子化的贷款证系统。2002年,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在全国范围之内实现联网运行,对帮助商业银行防范信贷风险效果非常显著。

2003年下半年,根据国务院三定方案的要求,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设立了征信管理局,主要职责是推动社会信用制度及体系建设,规范和促进信贷征信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还成立了征信中心,负责运行、维护数据库和提供征信服务等工作。

2004年,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根据商业银行的要求,对银行信贷登记咨询系统进行升级改造。2006年6月,升级后的企业征信系统--全国集中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运行,连接了所有的商业银行和有条件的农村信用社。截至目前,该系统为460万户企业建立了信用档案,收录的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银行贷款的90%,其余部分是个人贷款。

人民银行企业征信系统采取层层授权规则,授予各商业银行查询和使用的权限,全国金融机构已设立了7万多个查询终端。国内各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已建立了依托征信系统的信用风险审查制度,查询征信系统已成为金融机构审查贷款的必经程序。目前,企业征信系统的日均查询量为8万笔左右。

在实现企业征信系统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人民银行就酝酿建立个人信用信息的数据库,2004年人民银行加快了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2006年1月,历经一年多建设的全国集中统一的个人征信系统--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投入运行,供商业银行和有关方面查询使用。该系统已为5亿自然人建立了信用档案,其中约5000万人拥有信贷记录,包括房贷、车贷、学贷、信用卡透支及为他人提供贷款担保等信息。平均日查询量达到了16万笔,最高日查询量已超过26万笔。据一些商业银行的不完全统计,通过查询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而被拒绝贷款的个人客户,约占申请贷款客户的10%。
二是征信系统的核心部分--有关企业和个人的信贷信息。不仅有客户在商业银行贷款和还款信息的记录,还有企业之间贷款担保信息和个人信用卡信息的记录。
三是非银行信息,也就是从银行体系之外所采集的与企业和个人信用活动有关的信息。采集这类信息有两个渠道: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采集有关辅助判断企业和个人身份的信息及其在履行法定义务时的债务信息;从相关企事业单位采集公共事业缴费信息(如水、电、燃气、电话等)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用信息(指普通中小企业之间有 赊销预付 等信用活动)。

2.征信系统的主要功能
第一,有利于金融机构、守信企业防范信用风险。除银行信贷信息之外,征信系统还将逐步把纳税、产品质量、合同履约等信息纳入数据库。
第二,有利于改善金融机构的经营管理、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并且有利于守信企业充分享受优质的银行服务。
第三,有利于培养全社会信用文化,建立健康有序的社会经济秩序。
第四,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公共管理,为有关部门依法施政提供服务,并为考评政府职能部门或企业高管人员的任职资格提供参考依据。
征信系统建设不仅是人民银行的责任,有一些基础性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一是需要有法律层面的支持;二是我国征信市场的培育和发展,需要社会各界的认知和认同。此外,人民银行征 信中心还需要与国内外其他征信服务机构配合开展征信服务。
第一,人民银行已建立一整套严密的管理制度。征信系统集中了从商业银行采集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涉及企业的商业秘密或个人隐私。征信中心采取了很多的安全管理措施,可以保证数据不会外泄。


第二,征信中心在技术层面上采取了很多安全措施,为保障系统的安全运行做了大量工作。目前,征信系统主要是通过人民银行专网及商业银行专网提供在线数据查询服务,经过了有关方面的安全认证。待互联网技术成熟和相关法规出台之后,会考虑逐步开放基于互联网的在线查询服务。


第三,为确保数据库不被误用和滥用,征信中心在数据正确使用环节上也采取了许多措施。2005年,人民银行颁布了《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近期,人民银行将颁布《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管理暂行办法》,对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和使用提出了要求。信用信息查询是有条件、有限制的,也就是要取得所查询企业和个人的授权。根据人民银行的有关法规,如果发现违规查询行为是要给予重罚的,系统可以提供所有查询终端的查询记录。

第四,为保障数据的安全和防止数据被滥用,人民银行还建立了一套异议处理制度,从而保障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数据的准确性。如果对数据发生异议,不管是企业和个人既可以向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申请,还可以通过有关的商业银行反映问题。人民银行征信中心会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核实、处理结果反馈给当事人。
征信系统要发挥作用,征信市场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法规作保障。从我国征信系统建设起步开始,征信立法工作就受到各方面的重视。2002年,国务院成立了 建设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专题工作小组 ,该工作小组由人民银行牵头、17个部委和5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专家组成,其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制定征信法规,2002年底向国务院报送了《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鉴于当时我国征信市场还不成熟,涉及征信市场的各种关系、矛盾暴露得不充分,征信法规需要调整、规范哪些关系尚不清楚,加之征信系统建设起步较晚,政府职能部门和金融机构等有关各方分歧比较多,需要有一个深化认识的过程。所以《征信管理条例(代拟稿)》未能进入立法程序。

近几年,我国征信市场发展很快,社会各界对出台征信法规的呼声日益高涨。目前,人民银行对《征信管理条例》正在进行修改。尽管新的《征信管理条例》还没有上报国务院进入立法程序,但可以透露的是这部法律主要针对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规范我国征信服务机构的数据采集、使用、传播等运营活动。

二是保护数据主体权益的问题,即制定对所征信系统所涉及企业和个人的权益保护措施,包括商业银行、政府职能部门等有关单位的信息披露制度和相关的个人隐私保护等条款。
三是依法为征信监管部门授权,立法与监管相辅相成。
十一五 规划期间是我国征信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国务院办公厅正在牵头制定有关《社会征信体系建设指导意见》(简称 《意见》&quot

。《意见》将对我国征信市场的发展做出规范,估计《意见》会在不久的将来有出台。


2.外资银行适用 互惠制
对于在中国的外资金融机构如何享受征信服务的问题,万存知副局长认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中国境内开办业务的外资金融机构越来越多,它们对征信服务的需求会越来越高。根据国际惯例,人民银行将采取 互惠制 ,即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外资金融机构如果向征信中心报送数据,征信中心会提供相应的服务。

现在,企业征信系统已将外资金融机构的企业信贷信息加载入库。在个人征信服务方面,因为目前外资银行的零售业务尚有地域性的限制,将来只要外资金融机构遵照中国的法规提供个人信用信息加入征信系统数据库,征信中心就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征信服务。

3.非银行部门信用信息的采集
由于国务院领导对征信系统建设的高度重视,并作了一系列指示,非银行部门--各政府职能部门及有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民银行信用信息的采集工作都是十分认同、积极配合的,各单位在协调沟通、实施信息共享、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等方面不存在根本性的障碍,但是这项工作有一些客观问题需要一定时期才能解决。

第一,各政府职能部门信息化建设有一个过程,也就是说有些相关信息分散在全国各地,数据集中与信息化程度不一。因此,非银行部门的信息采集工作不会一蹴而就。

第二,由于我国尚未颁布征信方面的法律,对征信系统包含哪些信息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按照我国的立法规则,每个政府职能部门都有一个就所管业务的部门法规,这些部门法规之间的衔接需要一个反复磋商、反复协调的过程。

第三,政府职能部门如何推动征信系统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在制定政策、推动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现在,人民银行已与部分相关部门达成一致,信息共享已进入实施阶段。

4.建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一直未得到有效解决。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缺乏有效的抵押资产;二是中小企业缺乏可靠的财务报告制度,信息不对称问题尤为突出,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风险高、成本高、收益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建立有效的征信体系,能够有效解决中小企业信贷市场上信息不对称问题,大大缓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

按照国务院的指示和发改委的部署,人民银行着重从 培育中小企业信用意识、依托全国统一的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为每一家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积极协调沟通银企关系 等方面加快了中小企业信用体系的建设。目前,上述工作正在17个省市积极开展试点。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旨在通过信用记录的正面激励和约束作用,促使中小企业提高信用意识和透明度,增强自身信用建设,依法合规经营,帮助中小企业规范财务管理、正确使用非现金的支付结算工具和其他金融产品,促使企业和银行建立良好的信用关系,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5.面临内外两方面的挑战
虽然企业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联网运行以来,社会各界反映较好,但是从宏观角度看我国征信系统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两大挑战:一是征信系统内部的完善--如何充分发挥征信系统的功能,如何能够充分满足商业银行和社会各界的需要;二是来外部环境的压力--征信管理局最关注的是数据质量,保证加载入库数据的准确,尤其是针对极少数产生异议数据的问题,人民银行正在考虑协同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建立一个与商业银行、相关政府部门、当事人多方协调解决异议数据问题的良好合作机制。

根据人民银行总行领导的要求,征信管理局正积极与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协调,希望进一步拓展征信服务的功能和范围。一方面,要继续扩大信用信息的采集范围,尽可能广泛的采集金融体系之外的信用信息;另一方面,要继续扩大服务范围,为金融业以外的企业、个人和有关单位提供征信服务。


最后,据万存知副局长介绍,在即将开幕的2006年金融展上,征信管理局将从征信市场管理和服务的角度,不仅重点介绍我国企业和个人征信系统的建设情况,还将介绍与企业和个人相关的征信知识和信用文化,并着力宣传如何保护信用数据主体权益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10-29 07:07 , Processed in 0.093726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