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回复: 0

中国银行卡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10:31: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什么是银行卡?即,银行卡是一种由银行发行的融存款、取款、转帐、消费结算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电子支付工具,也是货币的一种替代形式。
(一)银行卡的演变
银行卡的发展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货币信用发展的一种表现。追踪银行卡发展的轨迹,归纳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初――40年代末),商业信用阶段。
银行卡最早起源于美国。1915年美国的一些商店、饮食业为了扩大销售、招揽生意、方便顾客,创立了一种“信用筹码”,其雏形类似一种金属徽章,后来演变为用塑料制成的卡片,作为客户购物消费的凭证,持卡人可以先赊销货物或消费,事后付款,这可以说是信用卡的萌芽;
1920年,美国各大电气、石油公司推出了签帐卡,供顾客用电和加油使用,其实质相当于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卡;
1946年,美国的狄纳斯俱乐部和运输公司发行了用于旅游、娱乐的信用卡;
1949年,美国大来公司推出了在餐馆使用的签帐卡;
1950年,美国狄纳斯俱乐部在全美组织信用卡联合经营,凡是参加联营饭店、餐馆所发行的信用卡均可以通用,大大扩展了信用卡的使用范围。
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80年代)银行信用阶段。
1952年,美国加州富兰克林国民银行首先发行了银行信用卡,这是银行信用卡的先河。到1959年,美国有60多家银行开始发行信用卡。
银行发行信用卡是对持卡人的一种消费信贷,它将仅限于买卖双方的商业性质的信用卡发展为涉及持卡人、特约商户和银行三方关系的银行性质的信用卡。银行信用卡信用程度更高、使用范围更广、功能更多,它使商业性质的信用卡发生了质的升华。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现在)综合信用阶段。
在这一阶段,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银行卡应用领域的扩大,银行卡实现了国际化,银行卡的发行主体出现了多样化,银行卡的信用融合了银行信用、商业信用、个人信用甚至国家信用的综合特征。
(二)中国银行卡发展历程
如果按发展的成熟度划分,也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期)培育阶段。
这一阶段,中、工、建、农等银行相继发卡,开创了我国银行卡事业的先河。
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国内第一张信用卡--人民币长城信用卡;1987年,中国工商银行发行了红棉卡,1989年发行牡丹卡;1990年中国建设银行发行龙卡,1991年中国农业银行发行金穗卡,1992年深圳发展银发行“发展卡”,1993年交通银行发行太平洋卡。截止1993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00万、交易额达到2000亿元。
与此同时,各商业银行电子化建设同时起步,投资建设了大量的计算机业务处理系统,为银行卡业务的起步和发展奠定了系统和网络基础。
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90年代末)初级阶段。
这一阶段,不仅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在大中城市独立发展银行卡业务,股份制银行也纷纷加入发卡行列,全国金卡工程开始启动。
1994年以后,各商业银行在大中城市加大银行卡业务拓展力度,发卡机构数量、发卡总量、银行卡种类、业务范围、交易金额等方面都呈现出快速增长趋势。除了国有商业银行各分支机构以外,国家邮政储汇局(1994年10月)、广东发展银行(1995年3月)、招商银行(1995年6月)、浦东发展银行(1995年4月)等都加入了发卡行列,并且广东发展银行于1995年3月发行了国内第一张真正的贷记卡--广发信用卡。
1993年,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实施“金卡工程”,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组织,在12个试点城市组建城市银行卡网络服务中心和全国总中心,实现联网通用。
截止1996年底,全国发卡量达到4170万张,比93年底增加了9倍;交易量10377亿元,比93年底增加了5倍;存款余额559亿元,共有1696个银行网点受理银行卡,ATM总量9941万台,POS10万台,初步建成了一个遍布各大、中城市的银行卡受理网络。
第三阶段:(21世纪开始)联网通用阶段。
这一阶段,我国银行卡逐步实现联网通用。
金卡工程启动后,由人民银行牵头,在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和各地政府的积极配合下,总共建立了18个城市银行卡跨行信息交换中心,基本覆盖了全国经济发达地区。
1998年12月底,全国银行卡信息交换总中心建成异地跨行信息交换系统,各城市银行卡中心逐步开始同总中心联网,也有一些城市中心开始向周边城市扩展,扩大联网范围。银行卡业务在跨行交换的基础上逐步实现跨行异地交换。
2002年3月,中国银联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银行卡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在国务院和人民银行的支持下,中国银联全力推动“314”计划,截至2005年末,全国共有30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和近400个县级城市实现了“联网通用”,并进而实现“通用好用”。同时银行卡的功能、发行主体、发行程序等均在逐步规范发展,借记卡和贷记卡开始进入专业化运作阶段。
(三)发展中国银行卡产业的重要意义
国际经验及我国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银行卡产业的发展在给相关领域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
1、扩大消费需求,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告别短缺经济,进入需求不足的经济格局,国民经济将从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主导转变为国内消费需求主导的增长模式。由于银行卡的现金替代效应可以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尤其是信用卡的信用消费功能可以将潜在需求转换为现实需求,因此发展银行卡产业可以有效地引导和刺激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增长,对于形成以消费需求为主导的经济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2、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是国家实施一系列税收政策的前提条件
银行卡的现金替代效应可以显著提高经济交易的透明度,对于完善我国税收体系、增加财政收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首先,有利于健全个人所得税体系,增加个人所得税收入。第二,银行卡的普及,将有效地监控各类商户的销售活动,为企业增值税及所得税的征收提供有力的依据,可以改善目前商业企业税收征收依据不足的状况。第三,通过向公用事业、税务、电信、路政管理、劳动及社会保障等众多领域的渗透,银行卡的服务范围拓展到各种执收执罚过程之中,为票款分离和罚缴分离提供了方便,促进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第四,银行卡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打击地下经济,防止洗钱,控制非法收入、预防和遏制腐败。
3、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国民经济信息化、第三产业占主导,这是当今国民经济和产业结构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以银行卡为载体的电子货币替代现金,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国民经济结构的升级必将产生革命性的作用。
首先,银行卡产业作为信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发展将直接促进与银行卡相关的软硬件开发、生产及销售,促进通信、系统集成、网络运营服务、电子技术等相关信息产业发展,提高信息技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全面提高国民经济信息化水平。
第二,银行卡产业的发展还将带动商贸、旅游、酒店、电子商务等一大批第三产业的发展,并通过乘数效应,将有力地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二、银行卡业务的主要内涵
(一)银行卡种类
1、按是否可以透支分为:贷记卡、准贷记卡、借记卡;
2、按是否需要连线交易可细分为:磁条卡、IC卡;
3、按发卡主体分为:联名卡、认同卡;
4、按币种可分为:人民币卡、外币卡;
5、按发行对象可分为:公司卡、个人卡,主卡和附卡,校园卡,生肖卡,女士卡等;
6、按持卡人的经济实力、银行卡消费额和信用等级等可分为普通卡、金卡。
(二)银行卡的功能
按使用地点和工具不同可分为六大类:
1、银行柜台存款、取款、汇款、转帐、查询;
2、签约代收、代付、自动转存;
3、ATM、自助存款机存款、取款、转帐、查询;
4、商户消费;
5、电话银行、网上银行支付结算;
6、消费信贷。
许多功能还在进一步开发。
(三)银行卡的特性
1、支付的唯一性。银行卡是一种载体,是集银行的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于一体的金融支付结算工具,基于银行卡的存、取、贷、汇、转、缴、消费等行为,银行都认为是持卡人所为。
2、风险的可控性。银行卡是一项风险业务,但银行可以通过技术、管理等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
3、效益的互动性。银行卡业务需要规模经营,才能取得效益;扩大银行卡使用范围,形成良性互动,是发挥银行卡规模效益的重要方面。
(四)银行卡的主体及其相互关系
银行卡的主体主要包括发卡行、持卡人、商户、收单行(可同时为发卡行)、转接机构,另外还包括设备提供商和网络供应商。
发卡行向客户发卡--持卡人持卡在商户消费(或在ATM机取款)--商户向收单行结算--转接机构进行信息转接--发卡行调整持卡人帐户--发卡行与收单行清算--收单行与商户清算。同时,卡片制造商生产卡片给发卡机构;设备、机具制造商和电信运营商通过各种设备、通讯网络给予银行卡运作支持。这样,银行卡的生产、运营、销售、支付等形成一个有机的产业链。

三、中国银行卡产业发展趋势
(一)银行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
全面规范我国银行卡产业基本规则的行业法规――《银行卡条例》将正式出台,《条例》将进一步明确发卡机构、收单机构、银行卡组织和专业化服务机构的职能、准入条件和基本运作规范,同时对涉及金融安全和行业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业务规则做出了具体规定。《银行卡条例》的出台将大大强化我国银行卡市场的制度约束,使银行卡业务的发展更加有章可循。
(二)银行卡产业日益市场化,服务成为主要竞争手段
随着市场的逐渐成熟,银行卡发行、受理及其他专业化服务等环节的竞争将进一步激烈,通过市场化的利益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资源配置上的基础性作用,将有更多的专业化机构参与银行卡受理市场建设,成本和效率将成为专业化服务机构的核心竞争能力。
与此同时,建立服务体系,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将是发卡机构、收单机构、银行卡组织以及其他专业化机构巩固客户关系、拓展增量市场的基本手段。发卡机构、收单机构和专业化服务机构都将在不同层面建立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和服务规范,吸引商户受理银行卡和公众使用银行卡。
(三)新兴支付渠道成为产业增长的新亮点
从新兴支付渠道的发展态势来看,互联网支付是影响力最广,同时也是最有潜力的新兴支付渠道。目前的电子商务网上支付主要使用信用卡、借记卡和其他银行卡。伴随着《电子签名法》的实施,在线支付的规模和电子商务共同成长。同时,互联网也是账单类支付及公用事业缴费的重要渠道。支付内容包括水、电、煤气、电话、手机费及其他公用事业费用的缴纳。目前,不仅越来越多的公共事业费用可以在互联网上缴纳,保险、纳税、违章罚金的缴纳等其他定向支付业务在互联网上的支付通道也在逐步打开。
和互联网支付可以相提并论的另一支生力军是手机支付。近年来,移动通信用户数量呈现出指数型增长的态势,随着手机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手机作为随身的个人终端设备,其支付功能将日益丰富,安全保障将进一步可靠。
(四)支付介质的新秀--智能卡粉墨登场
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磁条、智能复合卡将成为卡基支付的新锐品种。和传统的磁条卡相比,芯片卡使个人信息管理功能、终端和卡片的相互认证功能、离线支付功能和非接触支付功能有可能集合在一张银行卡上,大大拓展了银行卡的使用范围,同时还有效拓展了银行卡的持卡人群和用卡人群。目前磁条、智能复合卡的广泛应用主要在社会保障卡和校园卡领域。
芯片技术的普及导致非接触卡的推广,使银行卡进一步向小额支付领域扩张,客观上将带动预付费卡的进一步增长。另外,随着支付终端的普及,预付费卡还可以用于短期性支付需求,如劳务费用的支付、福利津贴的发放等等。
(五)银行卡产业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2005年底,中国银联开通了包括美国在内的18个国家/地区的银联卡交易,2006年,中国银联在促进境外银联卡交易的同时,还将开通俄罗斯、埃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境外受理,“中国人走到哪里,银联卡用到哪里。”越来越多的中资品牌银行卡将随着中国人的商旅步伐走出国门。银行卡境外交易将继续高速增长。
(六)银行卡业务风险防范机制逐渐完善
随着业务的高速发展,银行卡业务的风险管理也日益受到政府、经营机构以及广大持卡人的关注, “加强银行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将成为中国银行卡产业的一个重要主题。
在防范信用风险方面,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征信体系建设将快马加鞭,银行卡不良信息在人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相关部门之间的资源共享程度将进一步提高。与此同时,各发卡机构催收制度、客户信用信息跟踪制度等一系列信用管理制度都会得到有效加强。
在防范欺诈风险方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将会相互配合,建立健全信用卡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并加强银行卡技术风险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防范银行卡伪冒和欺诈交易,建立健全银行卡案件的报备、预警及通报制度。
在操作风险方面,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将在开放专业化服务市场的同时,加强对银行卡数据处理及相关业务外包的准入和监管,特别是对外资机构在国内从事相关业务的问题将明确规定,确保交易信息和客户信息安全。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8 22:56 , Processed in 0.11296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