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回复: 0

保险业高速扩张存隐忧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1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随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操作阶段,保险行业已成为金融业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而如何保持保险公司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成为专家们关注的话题
主持人:卢晓平
嘉宾:巴曙松 郝演苏
        
巴曙松:华尔街有一句话评价银行业: 你要想知道哪一家银行会出问题,就看哪一家银行扩张得最快 。对于快速扩张的保险行业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
郝演苏:虽然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看好,但潜在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毕竟是两回事。如果现有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现实的市场,必然带来很多忧患。
我国保险行业目前正处于快速成长时期,随着保险资金直接入市进入操作阶段,其已成为金融业一支不可忽视的新兴力量。怎样保持保险公司的健康发展?记者邀请到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和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围绕着保险公司的发展状况、前景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快速扩容关注风险控制
主持人:记得上世纪90年代初期,证券公司发展非常红火,人才涌入如潮。现在的保险公司发展状况与之很相似。你们认为其中的异同在什么地方?
郝演苏:去年是我国保险市场主体发展迅猛的一年。中国保监会解冻了停止8年的中资保险公司的审批工作,2004年中国保险市场打破连续8年不批设中资保险公司的坚冰,中国保监会一口气批准了十几家财险、寿险、农业险、健康险、养老保险等新公司筹建;同时还加快了保险外资公司审批步伐。
保险机构的壮大,不仅从数量上丰富了保险市场的主体,而且促进了保险市场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可以说,去年是保险行业主体提速的开始年。如果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不出5年,中国保险市场将拥有100多家保险机构。这样的规模可以与鼎盛时期的证券公司相比拟了。
巴曙松:当前,随着保险公司的上市和投资理财型保险产品的发展,保险市场对资本市场的依存度增加;保险公司也已经成为资本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因此,把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对照起来分析,很有意义。
总体来说,市场主体的扩张是保险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还不是全部。实际上, 从2004年底的统计看,全国保费收入为4318亿元,保险深度达到3.4%,保险密度332元。保险公司的总资产超过1万亿元,达到11853亿元。与此同时,保险体制改革的推进也比较快,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在境外上市,其中中国平安保险公司是中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在境外上市的金融保险企业。
但是,金融业发展需要一个相对平稳的环境,华尔街有一句话评价银行业: 你要想知道哪一家银行会出问题,就看哪一家银行扩张得最快 。对于快速扩张的保险行业来说,同样有借鉴意义。实际上,证券公司积累下来的许多问题,不是在资金紧张、业务萎缩的时期出现的,恰恰是在业务扩张最快、资金相对充裕的时期形成的。因此,越是加快发展,越要强调风险控制。
主持人:为什么资本对于保险行业投资会如此钟情?这与当初资本青睐证券行业是同出一辙吗?
郝演苏:资本总是追逐利润的,但如果认识不清,资本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中远集团投资平安保险,在6年间年年分红,投资回报率超过400%。最初参与发起平安保险的招商局,也在2002年退出时获得了10倍的收益;首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2001年出资1.8亿元与大连实德集团公司等国内七家企业在上海组建生命人寿保险,两年后首钢股份可分享的所有者权益达到2.75亿元,是当年投资额的152.8%。
但总体上看,作为寿险公司,一般有6到8年的投资期,但放大到10多年,好的平均每年的回报应该在10%以上。财产保险公司也需要3至4年的投资期,并且,财产险公司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并不高。有些投资人把现在的保险市场想得太乐观了,仅仅看到现有披露的少数成功案例,而多数亏钱的买卖都没有被曝光。实际上保险市场目前的总体回报率不是很理想,因为寿险公司是需要长期经营的,而财险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
巴曙松:资本纷纷涌入保险行业,实际上是在商业动机的驱动下,推动不同金融行业的利润平均化。目前来说,银行、证券和保险几个行业之间的盈利能力还是有较大的差异,资本的涌入实际上是市场力量在试图拉平这种差距。至于这些资本是否会经历证券公司的发展所遇到的历程,如果从盈利水平看,回答是肯定的。
证券公司遇到的挫折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发展过快。中国资本市场是有远大发展空间的市场,只不过一些市场制度的缺陷抑制了其增长潜力的发挥。证券公司发展的教训在于,即使在证券行业获得暴利的阶段,因为特定的行业结构和治理结构,这些证券公司的暴利并没有转化为公司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因此,我们应在保险公司快速增长的阶段及时完善预警、超前的监管制度,为可能在竞争中出现失败的保险公司设定市场化的退出机制,防止在一个存在制度缺陷的环境下快速扩张。
当然,如果快速的进入同时伴随快速的业务增长和盈利增长,这种增长是有实际需求支持的,关键是保险公司是否有能力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争取这种盈利机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来为公司、为股东、为客户、为社会创造价值。
主持人:这样快速度地发展市场主体,会对保险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在发展中,我们应强调质量还是效益?
郝演苏:我对现在这样快速的发展市场主体持有一定的疑虑。虽然保险行业发展潜力看好,但潜在的市场与现实的市场毕竟是两回事。如果现有的发展大大超过了现实的市场,必然带来很多忧患。
保监会之所以按住中资新牌照8年不发,主要是为了培育1996年成立的那批小公司迅速成长起来,以时间换这些小公司的成长空间。设想一下,如果1996年以后继续再批新中资公司,就可能出现一批本土的小公司。还有,很多不熟悉金融市场的民营公司进入保险行业,求利心切,有可能出现杀鸡取卵的局面。尽管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保险保障基金,但一旦出现保险公司倒闭清算,必然给社会和投资者造成很大的影响。
巴曙松:目前中国的保险公司在快速的扩容之后,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增长与利润这两个关键目标的关系问题。从国际惯例看,增长和利润这两个保险企业的战略目标之间具有复杂的关系,有时是互补的,有时则是互相竞争的。
保险公司在确定增长目标时,需要考虑的是:究竟主要是依赖内部增长还是依赖外部增长;究竟是对现有业务领域的增长还是在新业务领域的增长;究竟是依赖原有的金融工具还是创新金融工具基础上的增长。对于保险公司来说,增长导向的市场战略主要依赖于保险公司能否通过自身的市场行为,唤起和满足新的保险需求,或者是否是追求对竞争者增加压力。
与增长导向的战略目标相对应的是利润导向的战略目标。在保险公司的经营实践中,确定利润战略比增长战略困难得多,因为决定利润的因素众多。从短期乃至中期看,利润目标与增长目标通常是相互竞争的,只有从长期的观点可以实现利润目标和增长目标的兼容。因此,几乎所有的保险公司在实际的经营决策中都必须面临增长目标和利润目标的协调和兼容。理论上比较好的选择是,保持增长和利润这两个目标的螺旋状的互动,例如起步阶段强调增长,并容忍适度的利润减少;在获取一定的市场份额之后,强调巩固份额基础上的利润上升,随后增长战略重新加强和利润战略重要性退后,出现增长和利润的涨跌互现、相互推高的螺旋状发展。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最大的挑战恰恰是在如何实现这种螺旋状的上升。许多保险公司往往容易滞留在一味强调规模扩张的第一阶段,显然是不能持续的。
主持人:外资保险公司目前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中资,这在证券市场尚未发生过。这将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巴曙松:实际上,目前证券行业在对外开放中的滞后,是导致其当前经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过度的保护,实际上使其丧失了竞争力。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都是最早开放、最早直接面对国际竞争的行业。2004年以来,不仅外资保险公司的发展速度快于中资,实际上外资银行的增长速度也快于中资,总体上看,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已经基本渡过了适应期,开始进入平稳增长期。
从目前银行、证券、保险三个行业开放的深度和广度看,保险业要高于银行业,证券业开放程度最小。这种格局是基于中国金融市场的现实需求而形成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中国金融业开放的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实际上,中国保险市场基础较为薄弱,加上处于转轨期的中国对于保险的需求增长较快,外资保险的加入能够弥补这一巨大的缺口,因而对现有中资保险公司的正面冲击并不明显。可以说,没有及时的开放,保险业不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快的进展。
当然,在原来竞争力相对弱小的保险领域快速开放,也可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在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时,往往会选择一些占有公共资源、带有垄断性质的国内企业,利用公共资源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造成对市场公正秩序的损害。
因此,在坚持履行保险领域对外开放承诺的同时,我们需要把保险领域的对外开放与民族保险业的适度保护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引进中国保险市场相对较为欠缺、但是又十分必需的健康险、责任险和农业险等方面有专长的外资公司,在地区导向上引导其进入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同时要构建一个平等面向中资和外资的监管平台。
郝演苏: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其他组织形式保险公司之间不公平竞争的状况值得重视。那些参与合资的外资保险公司,将成为中国保险市场快速发展的最大受益者,而民族保险业的根本利益将受到严重冲击。
一些希望充分利用垄断地位或股东优势分享保险市场资源的国内大型企业,在不能直接成立高比例控股的保险公司或自保公司的情况下,利用合资寿险公司组织形式存在的制度缺陷和外资希望尽快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心态与外资组建合资公司,从而在法律和组织形式上建立了利用垄断地位或股东优势分享保险市场资源、获得非市场经营利润的平台。加上我国对于外资和合资保险公司实行优惠税收政策,造成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享有国内股份制保险公司和外资独资保险公司根本不可能同时获得的垄断利润和税收优惠,形成了事实上的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与其他组织形式保险公司的不公平竞争。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5 01:57 , Processed in 0.08349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