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回复: 0

2005中国保险业:告别保护伞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11: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金融诸业中,中国保险业起步晚且开放度高,改革力度会不会大一些?新一年将作出决定性回答
□本刊记者 康伟平/文
保险公司放行A股市场
如果评选“2004保险业第一政策”,“允许保险资金直接入市”则当之无愧。10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保监会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了《保险机构投资者股票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规定,保险公司可以直接或者委托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超过上年末公司总资产5%的资金额度,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上的人民币普通股票、可转换公司债券以及中国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投资品种。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10月,中国保险资产总额已经达到近1.15万亿元人民币。以此折算,近600亿元的保险资金可以直接进入A股市场投资。
保险资金投资的重要性在业内早有共识,并被称为保险业运转的两大轮子——承保和投资——之一。特别是现代保险业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导致保险公司承保利润大幅下降,保险资金的投资运作更被视为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
然而长久以来,中国保险资金的投资始终是业内的一个沉重话题。保费投资渠道狭窄,形式单一,与保费收入高速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日渐突出。在承保利润的不断下降的同时,保险资金投资无门,加剧了我国保险公司偿付能力不足的隐忧,成为保险业发展中的一大瓶颈。
门在一点点打开。1999年,通过购买投资证券基金的形式,保险资金开始得以间接进入股市。此后,投资比例从最初的不超过5%逐渐增加到目前的15%。2003年6月,保险公司购买企业债的比例和品种限制得到进一步放开。
在扩大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上,保险外汇资金的运用由于更加迫切且容易突破而充当了先头部队。2004年8月18日,中国保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对外发布了《保险外汇资金境外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对于以往只能单纯进行外汇存款的保险公司来说,通往海外资本市场的投资大门已经徐徐开启,对于通过上市共募集60亿美元资金的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三大公司来说,巨大的外汇投资压力得以缓解。
寿险业进入低增长通道?
或许是一种巧合,在中国保险业全面开放前的最后一年里,寿险业出现了趋势性的变化。
2004年一开年,持续十余年强劲增长的寿险业猛然遭遇了首次保费负增长。统计数据显示,第一季度,寿险保费收入实现836.19亿元,比2003年同期下降了3.9%。整个行业为之震动:对于已经习惯于20%甚至30%以上增长速度的中国保险业而言,一切都来得那么猝不及防。
尽管此后寿险市场逐渐平稳,保费收入开始慢慢回升,但突如其来的负增长,还是引起了从监管部门到市场的关注和讨论。
监管部门的诊断,以保监会主席吴定富的看法为代表。他认为,负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保险产品结构不合理和单一化以及保险业的低水平服务。在没有更优替代产品的前提下,保险消费心理和需求的变化导致产品销售出现下滑;其症结是:保险业尚无法积极适应市场的变化。
来自市场的分析则见仁见智。其中,证券投资基金的热卖在很多人看来正是保费负增长的重要外部因素。据统计,分红险等投资型险种是近年来各大保险公司力推的产品,可以占到寿险业保费收入的七成之多,成为近两年寿险的主要增长点。有专家分析指出,分红险的保障功能相对很弱。举例而言,1万元的保费投入基本上只能得到1万元的死亡保障金。而作为分红保险主要卖点的投资功能,实际上具有很高的可替代性。一旦股市回暖,分红保险显然竞争不过股票和基金类产品。
在影响保费收入增长的诸多因素中,有一点似乎是积极的:伴随外部监管的强化以及内在竞争动力的驱动,几家主要的寿险公司都开始了转型,包括调整产品结构,如强化保险产品的保障功能,提高传统型寿险在产品中的比例。同时,寿险公司更加注重调整内在运行机制,包括重视资产负债表和潜在的盈利能力,完善财务制度,提高精算技术以及建立有效的资产负债管理模式等。在许多业内人士看来,这或许是中国寿险业正在摆脱粗放式、高风险增长模式的一个良性信号。
对于2004年寿险业的“倒春寒”是否标志中国保险业出现拐点,业内始终存在争议。但事实上,负增长绝非偶然,2004年已然成为中国寿险业的调整之年。截至2004年10月的统计数据显示,寿险保费收入同比增长只有9.4%。而在上一年,中国寿险业还处于年增长近30%的快速上升通道中。此外,同期的财险增长势头迅猛,增长幅度达到28%以上。有分析指,车险和意外险是拉动保费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4年岁末,中国保险业再次站在一个关口——12月11日,为中国加入WTO后保险业的三年整体过渡期画上了句号。保险业成为中国第一个全面对外开放的金融行业。
        
在中国保险业出现重大调整的2004年,“洋保险”正在加紧攻城略地。统计显示,截至2004年4月,外资保险公司前四个月累计保费收入为29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56%左右;资本金共计107亿元,比2003年增长27%。这两项增长比例均高于中国保险业整体水平。外资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增幅,比全国平均水平分别高6倍和1倍多。
“全面开放”的主要内容是,将允许外国寿险公司向中国公民和外国公民提供健康险、团体险和养老金/年金险服务。同时,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其中,团险业务的冲击将带给中国保险业前所未有的考验。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对于历来最大也最重要的一块战场——寿险业来说,团险业务的挑战将是最大的。
目前国内保险公司们经营团险,仍然主要借助行政指令和回扣,专业经营程度很低,团险业者基本没有建立自己的客户群。因此,挟专业产品和专业营销手段而来的外资保险公司,尽管缺少本土优势,其竞争力之强将十分具有威胁。
外资保险公司也正快速通过合资,建立自己的或者至少是消减中国国内保险公司的本土优势。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教授强调指出,目前市场上成立的合资寿险公司透露出一种趋势,即外资正试图通过强势股东渗透中国保险市场,表现之一就是通过股东的关联企业拓展业务。除了中石油与意大利忠利保险有限公司成立的中意人寿、美国老牌寿险公司美国大都会人寿和首都机场集团共同成立的中美大都会人寿,2004年年底,中国航空集团和韩国三星人寿、东方航空公司和台湾国泰人寿等的合资公司也陆续拿到牌照。
从2004年初开始,外资保险公司明显加快了扩张的节奏,几乎每个月都有新开的分支机构成立。仅仅在9月一个月内,首创安泰人寿、中宏人寿、中英人寿、信诚人寿等数家外资寿险纷纷宣布分公司筹建或开业。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系主任王绪瑾认为,市场放开后,外资保险公司的扩张依然紧紧围绕其发展战略,不会盲目“圈地”。外资保险会针对其细分的客户群选择进入的城市。此外,扩张带来的资本金压力也决定了外资保险的出击会比较谨慎。业内人士认为,2005年的中外保险之战,将依然围绕着已开放的重点城市进行。
2004年,整整冻结了八年的中资商业保险公司审批工作重新启动,18家保险公司(八家寿险公司、三家健康险公司和七家财险公司)拿到了牌照。面对入世三年后即将到来的全面开放,积极培育市场主体或许正是应有之义。
据美国麦肯锡公司预测,到2008年中国寿险市场将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场。同时,麦肯锡认为,外资保险公司将威胁中资保险公司在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而后者如何解决好三大问题将成为其确保自己市场份额的关键。这三大问题是日益显著的价格压力、佣金率上升和渠道竞争导致客户流失以及保险产品多样化带来的风险。这一点在全面开放的第一年——2005年将变得前所未有地突出。
告别三年保护期的中国保险业已然别无选择,更严酷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市场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NEC创新科技        您知道干啥最赚钱?
我有UC 何需电话        新浪推出点点通阅读器
        
中国人寿审计风波
中国人寿2003年底在美港两地上市创下了全年全球最大IPO(首次公开上市),但转过年来,2004年春节后,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即上市重组前的公司)在历史上涉及违规的问题被公布,涉及资金共计54亿元人民币。消息公布后,股市反应强烈,中国人寿股价大跌。此后,国家审计署责令原中国人寿应缴税金和罚金总计约达6749万元人民币,并由人寿集团负责承担原中国人寿的一切责任。
但事情并未就此结束。2004年3月16日,中国人寿在美国遭遇投资者集团诉讼,4月28日,中国人寿发布公告称,已从美国法律顾问处收到了美国证监会(SEC)的一份非正式调查函件,对中国人寿在美国的IPO展开非正式调查。这是美国证监会首次对一家中国政府控股的公司进行调查。目前,有关诉讼和SEC的调查仍在继续。
中国保险业的另一巨头平安保险2004年6月24日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但相伴而至的是舆论对其股权归属的诘问。根据平安保险上市同日公开的公司自然人持股情况,12位亿万富翁和2个准亿万富翁浮出水面。这些自然人中既有刚刚离任的健力宝集团总裁张海等知名人士,也有平安第五大股东的自然人股东刘方以及其父刘振江等陌生的名字。
2004年11月,素来不接受媒体专访的平安保险董事长马明哲高调回应外界,指外界关于平安保险所谓赠送股票以换取上市资格的猜测纯属无中生有。然而,笼罩在平安保险头上的迷雾并未全然散去。
保险业泡沫说之争
2004年10月下旬,中央财经大学保险系主任郝演苏在对2003年中国保监会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主要结论是中国保险业的统计数据存在高达40%的泡沫。这一观点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报告认为,保险业泡沫的主要制造者是寿险业,其不合理的产品导向和结构,特别是分红保险是重要原因。这与保险公司不计承保成本、不考虑产品定位、不分析是否偏离保险公司的主营业务方向,盲目地以增加现金流为目标有密切关系。
几天后,中国保监会给予了正面回应,认为中国保险业不存在所谓的“泡沫”,国际上大多数国家都将分红和投资连结类保险产品的业务收入计为保费。“泡沫说”实际上是对统计口径的认识问题。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5 01:52 , Processed in 0.106694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