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回复: 0

地方债风险 银行信贷替地方政府“背黑锅”?-债券论坛-金融界理财论坛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5 05: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用户:
如您在使用金融界网站论坛的过程中发现色情,反动言论,伪造他人言论,广告欺诈等帖子,为便于网友反馈问题,特将金融界论坛管理员联系方式公布如下,欢迎大家有问题或者建议随时联系。
金融界客户服务中心邮箱:jrjhudong@jrj.com.cn
论坛客服电话010-58325388-1532
金融界论坛官方账户:管理员01
金融界论坛客服QQ:2632547546
周小川在最新一期《中国金融》杂志发表文章,对地方政府发行地方债表达了自己作为央行行长的一些观点或者说是设想。其主要观点是,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以构成对地方债的约束。
周小川的这些观点或设想,实际上,并无一点新鲜的内容。同一个太阳下并无太多新鲜事。国债历来被称为“金边债券”,而地方债自然被称为“银边债券”。为何周小川此时提出这个不是问题的问题呢?笔者一言以概之:风险。谁来承担风险。也包括由谁来约束和怎么约束地方政府的问题。
近年来,不论冰岛还是希腊的主权债危机,也不论是正在爆发的欧债危机还是或将爆发的美国“财政悬崖”,都表明了任何债务都存在风险。
地方债也即“银边债券”远比国债或“金边债券”风险更大,这点,不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证上都毋庸置疑。地方债的风险有多大?或者说,地方政府有无破产的可能?答案,是肯定的。
从实证上看,关于地方政府破产,这里很有必要以美国为例做一简介:今年6月底,美国人口约30万的斯托顿市宣布破产。接着有度假城市马麦斯湖和洛杉矶以东的圣贝纳迪诺市宣布破产。根据路透社的统计,今年以来美国已经有6个地方政府提交市政破产申请;2011年时有13个。而1980年以来,美国累计有268宗市政破产案。
现在,已经没有人可以肯定地说,中国经济没有风险。至少,说没有风险底气已经不足了。而国外做空中国声音一直存在,近年来这种声音越来越大。看空中国者,多数认为中国的风险来自于房地产和地方债,而房地产的风险又集中在银行信贷上。其中,地方债是银行信贷的最大风险源。
而就国内来说,银行这几年利润高到“吓人”的地步了,但股市上,其估值也低到“吓人”的地步了。完全说明了市场投资者对银行信贷未来风险的担心和预期。市场是聪明的、理智和理性的。
作为央行行长周小川不会不优先考虑银行信贷风险集中的问题。这就是周小川大胆但又含蓄转了几道弯的表达:“地方债应主要出售给当地居民,以构成对地方债的约束”的本意了。
这里借用债券天王格罗斯一段论述,来说明现代经济、信用和债务的关系:“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阻碍现代经济了。信用是基础,创造财富的过程更加闪亮。但它也可以造成金融不稳定和潜在财富的破坏,这一切就好像一个核能源。核心的"原子"贷款或债务质量和规模必须加以控制,借贷产生的必须是利益,而不是破坏。”
发行地方债,本该如此,也早该如此。国内根本就不缺资金,关键是货币和信贷配置有问题,且问题很大也越来越大。如何引导资金投向应该投向的地方,特别是政府基建项目,投、融资期限错配和短贷长投问题,都是中国经济的阴忧和大忧,却不易被人察觉。
地方政府通过公开市场融资而不是银行信贷提供资金,本该如此,也早该如此。
周小川行长应该履行央行行长的职责,不要也不应该用银行信贷替地方政府“背黑锅”,至少应该阐明央行应该和实际担心的风险。做央行应该做的事,而不是政府要做的事。
毕竟,现代经济就是信用经济其风险不是转移而是分散。而风险的分散之中蕴含了各种监督和约束机制。(曲子)
原文链接:http://bond.jrj.com.cn/2012/10/05093614465915.shtml
已经成功收藏本帖!请到我的收藏中查看所有收藏贴
窗口5秒自动关闭

复制链接给好友
本帖连接:

分享到:我的金融界

复制链接给好友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您可以粘贴到QQ,MSN或者邮件发给好友了!每次点击你将获得一个威望。
窗口5秒自动关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5 00:34 , Processed in 0.08316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