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1|回复: 0

国信事件连带反应保监会严控新公司开业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10: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信事件连带反应保监会严控新公司开业
--------------------------------------------------------------------------------

本报记者 袁满 北京报道   2005-11-28 15:39:39
    民营资本到底能给保险业带来什么?
    不信任、猜测已经在保险业内开始蔓延。而保监会更是悄然推出一系列措施,对新保险公司开业前的验收进一步从严,股东资质、财务审核、资本金到位成为审查重点。这让至今仍未开业的13家保险公司的前景显得扑朔迷离。
验收从严
    据市场人士透露,保监会在9月底曾以“打招呼”的形式向新公司筹建者们转达了新的验收要求——建议那些被怀疑存在较多问题的投资者,选择规模大、信誉好、审计质量较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对其申报的财务报表进行重新审计。而股东方资质、关联交易以及资本金到位情况被列为严格验收的重点。
    保监会对股东状况的验收一直有一条警戒线:股东之间不可有关联交易,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能超过20%。因为,如果股东间有代持或关联交易,则很有可能出现一股独大的局面,进而影响公司治理,危及保险企业的安全经营。
    与此同时,保监会加强了对股东的实地考察。新近开业的长城人寿和都邦财险都接受了保监会对股东方的实地考察。
    “以前,验收主要是到新公司的办公地点看一看,听听公司的汇报,再测试一下电脑系统能否出单,走过场的成分比较大。”一位多次参加保险公司开业验收的保监会人士表示,对股东的实地考察虽然不能说可以完全了解股东的情况,但起码可以增进对企业的了解,尤其是加强对保险公司股东财务报表的审核力度,扭转保监会在保险公司开业审核中消极和被动局面。
    参与验收的保监会部门也由过去的发展改革部、财务会计部、人身险部(或财产险部)、统计信息部四个部门增加到了六个,新增加的部门是法规部和资金运用部。
    “保监会的开业验收越慎重、越严格,对老百姓就越是负责。”尽管公司开业的时间因新的验收标准而延后,但一家保险公司的高管依然对保监会的做法表示支持。
    在更为严格的验收掌控下,已经有保险公司被“打出原形”。与长城人寿同时递交开业验收申请的华夏人寿、平泰人寿和东安产险已经被保监会打回材料,进行重新审计。
    知情人士透露,“有的递交开业申请的保险公司上报保监会的财务报表,表与表之间的数据都对不上,申报材料中不时出现明显违反常识的错误;有的筹建中的保险公司,股东变换频繁,资本金迟迟难以到位。”
国信事件
    促使保监会反思原有的验收程序与标准,并且开始用行动来弥补的,正是国信事件。
    国信与其它18家保险公司一起于2004年获批筹建,并于2005年2月底拿到保监会的正式开业批文,随后便办理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
    今年4月,计划在北京开业的国信人寿先声夺人,一举在工商银行的银行保险渠道划分中拿下93家网点,力排中国人寿、平安等老牌保险公司,成为最大赢家。
    但形势急转直下,几天之后,市场曝出消息,总经理严峰因与股东方产生分歧,愤而“出走”。7月,国信人寿宣布停业,开始遣散员工,进入清算,最终“销声匿迹”。
    经理层的离职并不构成国信解体的充分条件。业内流传的一个说法似乎揭露了国信终结的关键——严峰离职后,将股东方的关联交易行为以及资本金到位等情况向保监会进行了举报,进而引发了保监会对国信人寿的调查。
    这种说法得到一位曾经参与新保险公司筹建的高管人士认可,这位人士含蓄地表示,“一般情况下,除非公司内部的人对外透露,监管层是很难了解间接控股、代持等股东方关联交易的,而知道详情的人也就是核心的少数几个人。”
    而据接近保监会高层的人士透露,当时保监会财会部组成了直接向保监会最高层汇报的三人调查小组,赴多个省市进行了严密的调查,并得到了当地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帮助,最后确认国信股东方存在严重违规操作。
    为了避免引起市场巨大波动,保监会没有采取吊销其营业执照的做法,而是在6月底责令国信自行解散,此时距离国信获得保监会正式开业批文仅仅4个月。9月22日,上海一家媒体刊登了一则公告:国信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完成清算。
    “如果吊销执照,就必须做有关的信息披露。”市场观察人士猜测说,“保监会很可能认为还不到披露国信事件内幕的时候。”
    在通过保监会开业验收后尚未签发一张保单就“偃旗息鼓”,国信人寿是保险公司中的第一家。
新资本与保险业的磨合
    截止到目前,去年获批筹建的22家保险公司只开业了9家。这13家未开业的保险公司中,许多公司的股东仍然更迭未定,许多的股东方都是民营企业。
    是的,在这一轮保险公司筹建的热潮中,民营资金无疑担当了主角。但如今,保险界却由衷地感到“民营资本,爱你不容易”。
    “如果说进入保险业的民营资本是真正想做事的,当然是好事。但有的不规范的灰色资本却是带着其他目的来的,”某保监会人士分析,“这些灰色资本发现,投资保险业不像其他行业要等待利润回报,而是直接可以获取巨额的现金流,不用等待赢利,就可以直接把钱拿走。而寿险业务周期长,危机潜伏期也长,股东的这种做法不会马上暴露。”
    阳光财险的董事长兼总裁张维功用国有企业置换了原民营股东,他的理由是“一些民营股东缺乏金融投资的战略意识,更看中短期回报,缺乏对保险行业的理解。”
    一个基本事实是,寿险业的投资回报周期要7到8年,如果渴望资本短期内获取回报,保险业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投资渠道。“有的民营资本在进场后才发现自己被‘忽悠’了,”某寿险公司高管说,“所以,民营股东为背景筹建的保险公司才会频频发生股东变化。而有的股东也在合作中发现,高薪聘任来的经理层并不尽如人意,于是就有了高管下课的一幕。”
    对保监会来说,虽然对新公司的开业验收环节得到加强,但这场与“灰色资本”的“猫捉老鼠”的游戏才刚刚开始,因为在新公司的最初批筹环节,保监会内部的工作流程并没有任何改变。
    一位保险公司筹备组的负责人抱怨:“如果保监会认为我们的筹备存在重大问题,为什么在批筹审查中不能发现?等我们筹备了一年多,招聘了两三百人,花了三四千万元的筹备费用,高高兴兴地申报开业验收时,却被告知,因为严格了审核,过去没有被发现的问题被别的部门发现了,因此要重新找股东,开不了业了。”“要是找不来新的合格股东,我真不知道筹备组的这几百人怎么安排,几千万元的筹备费用找谁报销。”
    “我们缺乏经验,”保监会一位人士向本报坦言,“我们并不十分清楚真正的市场准入标准,不知道该从哪些层面来考察一家新的公司,而且也缺少具有专业知识的审核人才。”
    8年没有批筹一家保险公司,对保监会来说,在市场准入方面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国保险业需要培育的不仅是市场中竞争的公司主体,监管方同样也在经历成长。
    而一位长期从事保险研究的专家则认为,要真正解决问题,还需要将监管端口往前移,在批筹环节上就把社会上的灰色资本识别出来,不让它进来,而不能等到开业验收的时候才发现问题,那时,社会成本已经发生,监管部门就被动了。
    行业尽管出现了种种波动,但保监会并未“因噎废食”。今年8、9月间,中国企业家协会背景的幸福人寿保险公司获批筹建。保监会一方面严格验收,一方面依旧打开大门迎接新资本。
    在各种资本蜂拥进入保险业的过程中,新资本与保险业、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不断发生着碰撞,并在碰撞中磨合,监管也在这种磨合中逐渐走向成熟,这似乎是中国保险业成长中不可回避的一课。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8 02:50 , Processed in 0.08232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