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回复: 0

做大做强还是做秀──开罪了中国保监会的文章 - 金融行业 - ITPUB论坛-专业的IT技术社区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1 11: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亚洲时报编者按:据报道,4月14日《中国保险报》一篇措辞并不激烈,对大陆保险业发展方式提出批评的文章,怀疑惹恼保监会高层。在文章发表半个月后,《中国保险报》的上级主管机构突然宣布,免去该报社长张玉柱、总编辑赵健和副总编辑王安的职务,但就没有解释免职的原因。现特转载有关文章,让读者自行判断文章所言是否善意批评。

做大做强还是做秀
(原载4月14日《中国保险报》)
曾在许多国家级媒体上看到一幅新闻图片:一位很朴实的老农,站在稻田中央,手举十张某公司的定额保单,每张面额100元保险金额10万元。小计一下,就是保险费1000元、100万的保险金额。可笑的是旁边配的图片说明:“我也有百万身价了!”搞不明白,一位面朝黄土背朝天、靠起早贪黑挣几个血汗钱的农民,要用钱的地方多着呢,却要花1000元去购买虚无缥渺百万身价图个什么?真的这位老农出了险,保险公司有可能马上翻脸不认人,告他一个保险诈骗罪。这张图片如果不是作秀,那就是对保险业“做大做强”典型误解。
任何产业都想做大做强,保险业当然也不在例外。今年以来,这一名词,保险业也是频频报道。用Google在互联网上搜索关键词“保险+做大做强”,一下子搜出了29700条,做大做强确实成为保险业的共同心声。不过,对于经营风险的保险业来说,绝对没有这么简单。
数字大,不等于保险业做大。今年一季度,保险业总资产已经超过1万亿元,按照目前年30%左右的保费增长速度,三年就能翻一番。那对于社会的贡献呢?发生突发事件或重大灾害事故,在经济方面的补偿,仍然还是依靠财政支持、优惠政策和社会救济等方式来弥补损失。这是不是我国保费总量太少的缘故?我看不一定。就拿目前呼声最高的农业保险来说,2002年全国保费不过6亿元之多,6亿元能承担九亿农民的种植风险?反过来说,占人寿保险新单保费80%以上的投资类险种,真的有可能再过几年,将保险公司总资产从1万亿做到银行业的27万亿那样大,但又能说明什么?无非是将老百姓手中的钞票从一个篮子里一起搬到另一个篮子,整个国家的财富并没有增加,没有创造任何价值,而凭空增加搬迁费用。我国保险业的相对落后,落后在保险业对社会风险的转移上,而不是落后在社会资金的增值上。因此要扩大保险市场的规模,但这种规模,绝对不能理解成数字上的规模,而是保障责任上的规模。
个体效益好,不代表保险业做强。大是速度和规模,强是质量和效益。对于保险公司个体来说,做大,无非是市场占有率高,做强,就是企业有利润有效益。但是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的做大做强,增强偿付能力则是首位的。如果偿付能力不足,市场占有率却高,那无非建立在盲目扩张的前提下,偿付能力不足但保险企业效益好,则是精算和管理出了问题,提的费用太多,把应该留给客户的钱也当做费用提出来用了,或者提取的准备金不够。听说我国某寿险公司的一位财务总监年薪就达1000万元人民币,这么算算,2003年全国保险业3880亿保费,能够发几位总监的工资?为了做大,占领更多市场份额,不惜采用大幅度降低费率、高额返还、高手续费、降低承保条件等手段争揽业务,一些保险公司的财务会计没有充分运用会计谨慎原则,对本该提取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未决赔款准备金、保险保障基金等实行少提或不提,导致保险公司自身积累不足,偿付能力极其有限。日本寿险公司连续倒了七家,是一个警示,我不相信我国寿险业风险管理能力能比日本寿险强多少。
靠技巧展业,再强大也是骗来的。实现做大和做强,那要看保险费是如何收来的,有多少保险责任和老百姓投保时的本意是一致的。以技巧展业,以话术拉来的保费,拉得越多,诚信透支越多。竭泽而渔,杀鸡取卵,透支信誉,那大也是一时之大。为了做大,专推返还快的储蓄型险种,为了做强,重点开拓佣金高、可提费用高的险种,为了费用,承保时滥保,管他有病没病,来者不拒。车贷险全军覆没,是一个明证。为了效益,给付时惜赔,钻法律的空子,玩文字技巧,所以说,保险业打官司十打九输。这种靠技巧展业,展到最后,只能是背信弃义,自绝于天下。两任保监会主席都说看不懂保险条款,那天下有多少老百姓看得懂呢?
嫌贫爱富,做大做强又有啥意义。保险业有一句很气死人的行话:做穷人的保险,越做越穷,做富人的保险,越做越富。这句话,对于以效益为核心的保险业和保险业的销售人员来说,无可厚非,但是对正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那就大错特错。保险保障有两个意义,一是雪中送炭,一是锦上添花。基本医疗,对于穷人来说,那是雪中送炭;投资理财,对于有钱人来说,那是锦上添花。看看保险公司的险种,有多少是为穷人开办的?看看保险公司的销售人员,有多少不是围着大款转?忘记穷人,眼睛里只有富人,一门心思要把高端客户服侍好,保险业做得再大再强,为社会又能解决什么?
做大做强了,不等于实现了小康。保险业是服务业,是建立在一定的发展基础上的。如果饭都吃不饱,却大谈特谈保险,谈投资理财,那就有悖于做大做强的本意。西部地区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东三省改革的核心是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些都要靠发展经济,提高生活品质,最重要的是创造物质财富。至于中部某个省份,提出要将保险业做成支柱产业,那就是近乎无知了。有人常常引用李嘉诚的一句话“我最大的财富就是拥有许多高额保险单”,以为一个人的财富积累仅仅依靠保险就能完成,那更大错特错。保险的实质是风险转移,在一个封闭的运行环境中,保险业只能转移财富而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伤残身故所获得的高额保险金,要建立在更多人平安无事的前提下。从一个社会看,生老病死有着一定的规律,让所有人都能靠保险来发家致富,钱从天上掉下来?
温家宝总理2004年2月21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也要看客观条件。所谓用实践的观点看政绩,就是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各项政绩应该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既要积极进取,又要量力而行,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不盲目攀比;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
认真对照一下温总理的讲话,我们保险业有多少成绩经得起实践检验和历史检验?我们有多少的保险费表现的是老百姓真正需求?保险业总资产节节攀升,但社会声誉江河日下。虽然说,商业保险公司的经营思路,是企业行为,但上升到行业的高度,就要有全局意识。否则,监管部门根本犯不着苦口婆心的讲“做大做强”。
《新闻晨报》3月16日报道:“1到2月份,我国保险开放最前沿的上海,寿险业负增长警醒业界。代理人误导投保人带来的“信心利差损”已经一语成谶,寿险界开始自食其果。”号称我国金融中心的上海且是如此,其他地方又会怎样?
农业保险是中国最需要发展的一个险种,但是它的险种技术问题远比人寿险种复杂,而且还涉及再保险的问题(比如在农村发生洪水、地震等毁灭性灾害的可能性远比城市高,因为农村面积大,基础设施相对薄弱,保险公司经常面临赔本的风险)
该报纸只是一味抨击,如果文章作者是中国农业保险险种设计者,他也未必能做得比别人好啊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4-11-25 22:53 , Processed in 0.073234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