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北京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283.9亿元,同比下降0.7%,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局面。主要原因是在多年快速增长后,寿险业务首次下滑,保费收入213亿元,同比下降7.61%,拖累了整个行业
。记者就此专访了北京保监局有关负责人。
记者:请具体分析寿险行业出现下滑的主要原因。
有关负责人:从宏观经济形势发展看,对寿险业有一定的影响。
如通货膨胀压力降低保险购买力;资本市场趋于活跃,金融产品竞争加剧; 加息 影响;房地产投资增长偏快等。
记者:影响行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有变化吗?
有关负责人:首先,银行保险受制于银行的政策和态度;其次,团体保险受政策影响较大;最后,保险消费趋于理性。
有关负责人:从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看,2004年以来,国有保险公司紧锣密鼓进行股份制改造,原有股份制公司做好上市准备,各公司进入了战略调整期,从重市场份额和保费规模向重质量、重效益上转变。一些公司对过去容易上规模但盈利能力不大、成本偏高的产品和趸缴业务实施了停售、减少销售或不鼓励销售的政策;鼓励销售保障型产品和期缴业务,注重偿付能力考核;部分公司为降低经营成本,压缩了营业费用,减少了市场投入。
另外,部分公司业务政策不稳定。多年来,各公司对其分支机构负责人均通过下达考核指标评估经营业绩。但为实现不同时期的经营目标,各公司的考核重点不断发生变化,时而关注保费规模,时而重视经营效益,促使分支机构负责人为了完成考核指标而采取 运动式 的短期政策,保费收入大起大落,不利于人身险业务的稳健发展和业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当然,产品结构存在缺陷,风险保障功能未充分体现。部分公司在业务调整过程中准备不足,未及时推出适合市场需要的保险产品,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产品断档;已推出的保险产品结构单一,未充分体现保障功能。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缺乏稳固队伍的有效措施。保险业内人才缺乏,增员困难,各公司对现有人才展开激烈争夺,造成行业内人才的大幅度流动,人心浮动。营销员素质和技能没有实现质的飞跃。目前营销员的素质与技能已无法满足客户日益提高的要求。营销员学历水平偏低、学习能力不强,产品组合能力、主顾开拓能力、服务意识和永续经营观念等方面有所欠缺、销售技能不足;另外,公司对营销员基础管理较为薄弱,差勤管理差、业务员活动率不高,稳定性不强。
还有,客户定位偏低,高端客户群开发不足。各公司对中低端客户群的开发已进入白热化状态,对高端客户却开发不足。
有关负责人:从宏观来看,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2005年,国家经济发展的重点将转到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工作,宏观调控、改革、开放仍是主旋律。这将为北京寿险业的发展带来有利因素。同时,公众的通胀预期、加息预期,也会影响寿险业的发展。
从微观来看,2005年的北京保险市场仍可能深化结构调整,影响业务增速,但也会发生一些新变化,出现一些新的增长点,市场低迷状态将有所改善。2004年的结构调整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市场主体增加,竞争领域拓宽,竞争深度增强;团险市场开放引发新一轮产品、技术创新;专业健康险、养老金公司成立,为专业化经营奠定基础。
可以预见,2005年,北京寿险业规模大幅下滑的态势有望改变;寿险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公司价值进一步提升;中资公司经过结构调整和机制改革后,将跃升到更高的发展平台;大量外资公司经过一年的准备期,将逐步发力,呈现出较强的发展后劲;市场将进一步细分,中高端客户的争夺将日趋激烈,而包括农民在内的低端客户也将更大范围内享受到保险服务;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中介公司的作用将逐步得到体现,银行保险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将发生变化,营销队伍将逐步走向专业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