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0|回复: 0

巴曙松:短期内推利率市场化是平稳的中国银行(601988)-新思维-金融界股票论坛

[复制链接] |主动推送

285万

主题

285万

帖子

855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553710
发表于 2022-9-15 13: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尊敬的用户:
如您在使用金融界网站论坛的过程中发现色情,反动言论,伪造他人言论,广告欺诈等帖子,为便于网友反馈问题,特将金融界论坛管理员联系方式公布如下,欢迎大家有问题或者建议随时联系。
金融界客户服务中心邮箱:jrjhudong@jrj.com.cn
论坛客服电话010-58325388-1532
金融界论坛官方账户:管理员01
金融界论坛客服QQ:2632547546
2013年08月20日10:38来源:搜狐理财
2013年7月28日,由中国投资协会主办,对外经贸大学和IronFX铁汇金融集团联合主办的 汇聚变 中国梦
释放金融正能量 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论坛旨在加强国际金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国金融机构与国际金融领域专家、成熟的金融机构分享最新的实践经验和资讯,推动中国金融创新与发展。
会上,中国银行(601988)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参会并发表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
巴曙松:已经过了12点还有这么多人在会场,可见是一个组织得不错的会议。我作为最后一名讲者,得到的题目是利率市场化的相关问题,我想就参与相关问题的讨论研究和近期推出之后的一些动向谈一点看法。
7月19号,中国宣布了一个新的利率改革的做法,具体来说就是贷款利率的下限取消,引来非常广泛的关注。从目前推出的情况看,整个市场的反应非常地平稳,我觉得这是一个好的政策的操作标志,市场动荡非常大。怎么来评价这样一个政策呢?我想分别从几个方面来讨论,第一个,对于金融业,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它的短期影响实际是非常有限的,原因是实际上目前整个经济结束了连续的回落,基本上站稳了,连续5个季度在7.4到7.9的小幅范围内波动,同时从银行的实际的业务构成来看,原来贷款利率已经可以下浮30%,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但是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我们的银行贷款下浮的幅度绝大部分在10%以内,而且下浮的占比也占整个贷款比数的差不多10%以内,下浮占比本身就不是太大,没有用到30%。同时我自己的观察,可能很多人高估了贷款下限放开的影响,而低估了去年把贷款利率下浮30%,存款利率上浮10%的影响力。以我们目前的官方的一年千存贷款利率,大家拿出手机来简单算一下,贷款利率下浮30%,存款利率上浮10%,是什么结果?银行的名义的息差为零了,所以实际上在把贷款利率下浮30%存款利率可以上浮10%的时候,关于存贷款利率的限制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放开了。
所以在目前的这样一个环境下,我觉得推利率市场化比较平稳,这是一个短期的评估,现在银行公布的年报上加权利率平均在6.65,这个水平比一年期的贷款基准利率高了34个基点,这大概是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我们这个银行找到的一个新的均衡水平。而且目前推利率市场化除了推金融市场改革之外,还有很多提升调控效率方面的效果,比如说影子银行,比如说社会融资总量这个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为利率管制,不同渠道的资金存在着显著的资金成本差异,因为这种差异客观上就导致了监管的套利和社会融资总量这个统计数据的虚高,这就导致今年以来你可以看到社会融资总量增长很快,但是企业还是感觉资金很紧张,这是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比如说我按照官方的利率,从银行拿一笔1个亿的贷款,转身做一个委托贷款,资金还没有进入实体经济,社会融资总量变成2个亿,拿到这个委托贷款再做一个信托,社会融资总量变成3个亿了,实际上这背后跟利率管制是有直接关系的,同时目前贷款利率取消也不是突变的,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过程。目前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贷款占整个社会融资量的比重超过90%,02年这个恕比重的数字是95%,去年底降到58%,今年一季度降到40%,所以有相当一部分融资已经转到市场化的渠道了,这个时候放开贷款利率冲击是有限的。而从存款方来讲,非金融机构和住户存款已经大幅度降到64%,其它的部分变成多元化的资金资产渠道和形式,所以在这样一个存贷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推利率市场化应该是比较平稳的,这是第一个判断。
第二个,不能忽视它中长期的影响,不能忽视它正在逐步显现的结构性的影响。比如说我接连看了几天,很多人也在管柱基说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是不是可以大打利率战?结果正式生效之后整个银行利率的挂牌价格很平稳,我们觉得利率市场化是不是就没什么作用了?作为一个改革方案的实施效果评估,我觉得短期内保持平稳是很重要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它在中长期影响就不显著。大家再想一下,刚才不少的嘉宾包括汤敏、水皮都建议降准,原来有利率管制的时候降准贷款利率不一定有下移,现在贷款的下限取消之后再降准看一看,它会非常灵敏地迅速传递到贷款市场,因为下限取消了,所以机制建立起来了。其次,它的影响会是一个结构性的,在一个管制利率条件下,银行的盈利模式是高度趋同的。我一直有一个困惑,在国际上这些发达国家,非常有特色的一些商业银行一到中国这个市场来经营都变成高度趋同的严重依赖利差的经营模式,我们本来说去做研究,这家银行是中间业务占比多高,那家银行在哪一个行业做得多好,一进入我们这样一个神奇的金融市场变得很趋同,我想这背后肯定有制度环境、监管政策包括利率管制的原因,在利率管制条件下,利差很稳定,我费那么大劲做其它的创新业务干什么呢?所以贷款利率限制取消之后会出现非常显著的大中小银行的商业模式,市场定位的分化。比如说未来大银行会为的为思考自己的优势定位,他会用多种金融工具,包括刚才屈老师讲的租赁、信托整合起来,给大客户提供一揽子服务,大银行对大客户有这种谈判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而小银行不得不转向一些小型微型的自己有定价能力和谈判能力的客户,所以这就必然会使原来趋同的商业模式出现分化,这是我们下一步希望看到的情况,很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究竟是扩大还是缩小,结论并不一致,我比较了很多国家在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的净利差是缩小还是扩大,发现不一定,比如说美国利率市场化初期净利差有一定的缩小,缩小到一定程度之后银行从而获得了定价能力,利差重新回到一定程度,然后站稳。南美的一些国家利率市场化之后,利差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还扩大,因为这些国家的银行占据非常大的垄断地位,市场化放开之后反而还提升了自己的定价波动幅度,所以我们对它的政策效果还是要非常理性地去评估和看待。
第三个,利率市场化之后我看在公报里面有一条,说我们这个政策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我们一般不会公开批评他们,一般只是私下批评或者内部写建议,但是我看到这一篇忍不住了,所以在微博上写了一段批评。并不一定,只是一种可能性,把下限取消之后是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融资成本究竟能不能够降低,实际上取决于特定的金融环境,实体面资金很紧张,你还指望贷款利率下浮?融资的多元化,我比较了一下,历史上我们银行贷款下浮的比例按照比数目前大概在10%,一笔一笔的贷款,历史上占比比较高的时候下浮幅度达到30%多,所以提供了这种可能性。但是要真正把融资成本降下来,可能需要总体金融环境相对宽松,融资渠道要多元化,你要开辟其它的融资渠道。昨天一个PE公司的负责人跟我讨论了一晚上,他兴奋得不行,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促进小微企业融资,有一条,企业可以发债,和本身的资金配合起来支持小微企业,这就提供了一个新的资金来源渠道。还包括降低企业融资的门槛,不要把门槛定得很高,审批很严,让企业天天盯着中小板,创业板,大幅度降低新三板,以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的贷款的规模、投向、贷存比的限制,现在所谓的这些影子银行的流向基本上是流向这些监管部门受到限制的,比如说地产,比如说地方的融资平台。所以如果你这些管制始终存在,融资成本是不太可能降下来的。
第四个,这一次大家看到在存款利率市场化方面还是非常审慎的,基本上没有做大的调整,我想这也可以理解,因为存款影响的范围非常广泛,即使是像非常活跃的国际金融中心 香港,它的贷款利率放开之后,我印象中存款相当长的时间,98年99年在香港工作的时候还在讨论存款利率怎么放开,影响有多大!但是并不是说存款利率下一步可以无所作为,实际上要想下一步存款进一步市场化还有一些制度的准备,我们呼吁比如说尽快推出来存款保险(放心保)制度,利率市场化之后必然会出现一部分经营不善的金融机构,出现问题,亏损甚至倒闭退出的,怎么推出一个明确的保险制度,以及这些企业怎么处置,因此引入社会资源处置这些机构。当下可以做的事情是大幅地减少央行直接确定的这些存款种类。我曾经在一家国有银行的总行做过利率处的处长,我总结过,每调一次利率要发一本书下来,因为直接管制的利率多的时候有427种,现在经过大幅的归并已经减少了很多,还可以再减少,央行可以直接减少到比如说就是定个活期,一年期存款就完了,其他的让银行自己初步去确定。再比如在当下大额存单放开的条件基本具备,从美国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来看,以大额的利率市场化为起点,整个的利率市场化才会推动,这样才会使资金的运用出现多元化的选择和流向。
最后一点,各方现在讨论利率市场化,比较多的关切点都放在了金融机构,说他们压力很大,说他们定价能力受到考验,会分化,战略要差异化。但实际上这些方面的研究,各方面的关注已经比较充分了,从股份制上市以来,我们内部管理、定价这些能力提升很快,所以我们每一次管制放松都容易犯的一个评估错误是容易低估市场主体的反应能力,容易高估调控者、行政管理者的市场把控能力。就好象加入世贸的时候就完了,我当时记得清清楚楚,各行各业讨论说一加入世贸,我们金融业完了,那时候的《金融时报》是我们金融界的官方媒体,包括三大证券报,说加入世贸中国金融业全部完蛋,现在一看所有的外部金融占我们的比重很少有年份超过2%。我倒觉得利率市场化之后,一个不太被大家讨论充分的挑战是对央行、监管机构和行业协会,这个时候我发言是以个人身份,不代表中国银行(行情,问诊)业协会,因为我还有一个兼职是首席经济学家,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央行怎么样在一个存贷款利率放开的环境下,在一个对市场资金供求反应更灵敏的利率体制下进行调控呢?怎么样能够对市场的利率做出迅速的反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政策做评估呢?这种游戏规则是原来没有的,经验也是不充分的,对于6月末的这一段钱荒,各方有各方的看法,批评者有之,鼓励者有之,支持者有之,我想每个人都有他的道理。但是我想如果要对央行做一点肯定的话,在6月末的这一次操作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大家以前都批评央行,老是用数量工具,存贷款规模,货币供应量,老不用价格工具,天天批评,现在打开Google、百度搜索一下,这样的论文汗牛充栋,很多人因为批评央行评上了副教授、教授职称,结果央行说我真试一次看看,我不限制规模,我通过银行间市场利率价格上升来促使你调整期限结构,促使你调整资产结构。忽然发现我们市场主体各方是叶公好龙的,你利率价格杠杆调整的时候每个人都骂他,从金融机构到市场主体都在骂他。所以与其说对金融机构有挑战,还不如说对央行和我们自己怎么来熟悉积累一个在利率管制放松条件下的金融调控。
近期大家在清理影子银行,规范它,防范风险,我是完全支持的,但是我同时也有另外一个担忧,担忧它不能因为一种运动式的清理来打击了银行间市场的发展,因为在数量工具,在直接的存贷款管制逐步放松之后,客观上需要一个非常活跃的,有深度的银行间市场、债券市场、同业市场传导价格信号和政策信号。但是近期的这些大规模的清理我们看到它的本意是控制风险,是好的,但是客观上产生的一个副作用是直接冲击了同业市场的发展,金融市场的发展,我看了一下,债券市场日交易量,银行间市场在4月份的时候有4千亿,现在已经降到了4百亿,而且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国债招标的中标利率和边际利率的差距在拉大。所以我们说要真正利率市场化,要把直接的数量干预变成直接基于利率市场的价格操作,央行面临的挑战是值得关注的。其次是监管机构,怎么样评价一个在新的环境下,在新的利率市场化的环境下,我们的银行资产负债表,业务模式中间蕴含的风险。从6月末的一个预演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监管者还是金融机构对于怎么样管理金融风险是需要积累经验的,我不赞成谁的同业做得大,谁的流动性风险就大,这是典型的数量计划经济的看法,有的银行同业规模做得很大,但是他的期限错配缺口做得很好,流动性风险管理得很好,他的风险并不很大。在这方面我们看到很多分析师说了很多外行话。
第三,同业资历组织,比如说银行业协会、交易商协会等等等等,小平同志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即使官方的存贷款利率已经放开了,比如我们再过几年存款利率放开,也并不意味着利率像矿泉水、鲜花、话筒的价格一样可以乱定,因为它的影响面太广泛了。其实预期说这是存贷款利率的完全放开,还不如说是把决策权从监管机构、行政机关放到了市场主体,市场主体的利率决策也是需要协调的,所以我建议要有一个同业资历组织在存贷款利率逐步放开之后形成同业的稳定的存贷款利率的预期,避免盲目地加价或者是杀价。6月末的货币市场的波动本身就反应了我们银行同业之间缺乏协调的弊端。到现在,比如说香港开了香港银行同业工会,就是来商议利率变化的,几家大银行轮流做庄,大银行小银行协商商议,这样形成了整个既有市场的灵活性,对同业的冲击又不至于太大,使金融体系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预期这样一个综合的效果。谢谢各位!
(责任编辑:廖廖)
已经成功收藏本帖!请到我的收藏中查看所有收藏贴
窗口5秒自动关闭

复制链接给好友
本帖连接:

分享到:我的金融界

复制链接给好友
帖子地址已经复制,您可以粘贴到QQ,MSN或者邮件发给好友了!每次点击你将获得一个威望。
窗口5秒自动关闭


小心买坚决卖
荐股大赛排名:1
总收益率:14160.32%
平均收益率:30.00%
推荐次数:472
成功次数:456
今日访问量:125

股农168
荐股大赛排名:9
总收益率:6173.18%
平均收益率:21.29%
推荐次数:290
成功次数:239
今日访问量:67

红旗插上三千点
荐股大赛排名:10
总收益率:73466.47%
平均收益率:20.54%
推荐次数:3576
成功次数:2869
今日访问量:64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期货交易自动化论坛

GMT+8, 2025-5-21 02:25 , Processed in 0.084640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